第1259章 吳國丞相
章節報錯
那個周亞夫的兒子長得健碩,卻沒有腦子。
他以為可以用殉葬的名義保證自己的安全,其實周勃就吃過漢文帝的虧。
現在,那個周亞夫又要吃那那個劉啟的虧了。
周勃的後代還是腦子笨,他們相反不如那個兩面三刀的陳平後代過的好。
陳平的後代不論是在呂后當政時,還是在那個漢文帝手中都很得寵。
吳國他們兩個有矛盾,我夾在當中,我不是風箱裡的耗子啊?他不想去。有人就跟他出一個主意,說你反正會喝酒,你去吳國以後就做一件事情,喝酒。如果這個中央派使節來問吳國怎麼樣?你就報告說吳王不造反,吳王沒有造反的意思,袁盎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後來被晁錯找了個岔子罷了官,現在是一介草民。這個時候吳國一造反,晁錯就把他的御史府的人召集起來開會,說你看看,我主張把袁盎殺了,因為袁盎接受吳王的賄賂,老是來報告說吳國不造反,現在吳國造反了嘛,我們現在只要把袁盎一殺,我們就知道,他們兩個搞了什麼鬼名堂了。結果他的下屬都不贊成,說這個部長啊,這個吳國要是沒造反,你把袁盎殺了,說不定還有用,你把袁盎抓起來看吳國有什麼反應,現在吳國反都反了,兵都打過來了,你把袁盎殺了有什麼用呢?再說袁盎也是我們朝廷的大臣嘛,不是吳國的大臣嘛,他怎麼會有陰謀詭計呢,就不同意殺。不同意殺。晁錯就在那裡猶猶豫豫舉棋不定,訊息就傳出去了,袁盎得到訊息就出去找竇嬰,因為袁盎現在已經是一介草民,罷了官了,沒有資格見皇帝,竇嬰就趕快去找漢景帝,說你應該把袁盎找來問一問,因為袁盎是吳國的丞相,他熟悉吳國情況,我們現在既然要對付吳國造反,我們應該請袁盎來討論一下。
漢景帝覺得有道理,就召見袁盎,召見袁盎的時候,晁錯在旁邊,漢景帝就說:袁盎,你曾經是吳國的丞相,你熟悉吳國的情況,你覺得吳國的造反能成還是不能成氣候啊,袁盎說:不能成氣候。漢景帝說:怎麼可能不成氣候呢?你想想吳王“煎礦得錢,煮水得鹽”,那麼有錢,一大把白頭髮,他還造反,沒有足夠充分的準備會反嗎?袁盎說:吳國有錢不假,有人也不假,但是吳王招募的是一些亡命之徒,都是一些黑社會,這些人是沒有義的,不忠不義的人,不忠不義的人怎麼能打得過我們正義之師呢?肯定不能成氣候。漢景帝一聽,這個人不錯,說你有什麼好辦法說說,袁盎說:臣有一個主意,但是隻能單獨和陛下彙報。景帝說:好好,走開,晁錯還站那兒,袁盎說:“國家機密,人臣不得與聞”,景帝只好跟晁錯說:你也,晁錯就只好走掉了。袁盎說了一句話:“今計獨斬錯”,現在我的一個錦囊妙計就是馬上把晁錯殺了,因為古人打仗講究的是師出有名,你如果沒有名義去打仗是打不贏的,那叫做不義之師。現在吳楚兩國的旗號是什麼呢?他不是造反,因為吳楚兩國一再說,我們不是造反,我們是“清君側”,我們是幫助皇帝,我們是鞏固大漢江山,那麼最好的辦法,不管他是藉口也好,是旗號也好,是真實原因也好,最好的辦法是把他這張嘴堵起來,堵他這張嘴的辦法是殺晁錯,殺了晁錯,它就沒有起兵的理由了,它就不戰而退。“兵不血刃”,即可平定叛亂。景帝就說,我想想吧,如果真的能起作用呢,我也不在乎一、兩個人的,這一、兩條人命又算什麼呢?這是晁錯的第一個錯誤,他不該提出殺袁盎,他不提出殺袁盎,袁盎也不會殺他。因為學習成績還不錯,而且主要是文字工夫好,就當上了太常掌故。我們要知道,古人判案子很講究判決書的起草,要求判決書寫得很有文采,晁錯很有文采,所以選他做太常掌故。
晁錯時來運轉是什麼時候呢?是被太常選拔去讀《尚書》。我們知道,由於秦始皇焚書坑儒,古代的典籍失傳,很多典籍流散在民間,傳人一代一代地沒有了。到了漢文帝的時候,懂得《尚書》的只剩下一個人,叫做濟南伏生,但是等漢文帝找到這個人的時候,他已經九十多歲了,不可能把他請到朝廷來,怎麼辦?所以只好下命令說:太常寺不是教育部嗎?選拔一個可造之材,到濟南伏生家裡去學。蒼天有眼,太常寺選中的就是晁錯。晁錯在濟南伏生家,跟著濟南伏生學了《尚書》,這就是儒家的學說,他原來學的是法家的東西,現在又學了儒家的東西,這叫做學貫儒法,學問大長,名聲也大長,回到朝廷以後,說起話來是頭頭是道。漢文帝說這是個人才啊,這個人才不能浪費了啊,那就去輔佐太子吧,太子就是後來的漢景帝,於是就任命晁錯做了太子舍人,後來又做了太子門大夫,後來做到太子家令,太子家令是個什麼級別呢?
晁錯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口才特別好,能言善辯,他進了太子府以後,太子嘛,他是儲君,就是他等著做皇帝,他平時不管事兒,他沒什麼事兒做,晁錯又一肚子學問,就天天跟太子談學問,談得太子對他有點崇拜,經常和他坐而論道。太子的家人也對他有點崇拜,就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智囊”。
晁錯是一個有學問的人,他也是一個有思想的人,他非常關心國家大事,他雖然在太子府裡面做一個家令,或者還只是做一個門大夫等等,官職不大,但是“位卑未敢忘憂國”,他時常研究國家大事,向漢文帝提出各種各樣的建議,他給漢景帝上了好幾道疏文,其中最有名的是談兩件事情的:一件事情是守邊,一件事情是勸農,這篇疏文後來被收入《漢書》的時候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收入晁錯的本傳,
喜歡尖端博士請大家收藏:()尖端博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