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境的交趾等國,對中原政權來說從來都不算大威脅。

有一些國家,發展的不錯,是會跳出來,試圖和中原照量一下。

但往往中原政權,只需要派出一支偏師,就可以把南方國家揍的頭破血流。

跪地祈降,每一次出兵南境,都可以確保南境太平幾十年。

對於南蠻之地,大周依然沒有什麼佔領的興趣。

熱帶雨林的氣候,還是不適合漢人生存。

大周連自己的領土,嶺南都開發不了,完全無力佔據更南的交趾等地。

官員連嶺南都不願意去,讓嶺南發展成了大周貶官流放的集中地。

更南方的化外之地,大周也就沒有官員願意去。

官員和百姓都不願意去,也就說不上實際控制。

想要擴大領土,還是要一步一步的來。

開疆拓土是一件長期的事情,不是跑馬圈地佔領住,就一切ok的事情。

都代表著後期的巨大投入,現在的大周,已經佔領完附近的膏腴之地,沒有向外開拓的動力。

沒理由自家的好地都沒種完,就非要去種別家的荒地。

之後的話,盛長柏為相的主要重心,還是發展內政。

其實也就是管理好朝廷的六部。

吏部是朝廷最重要的一部,人是一切都根源,不管什麼事,都是人來做。

設定更為嚴格的監察制度,監察人員不說配置到縣一級,起碼也要配置到州一級,盛長柏設定想對標現代的紀律,考慮到地方上沒幾位官員,太不現實,才作罷。

六部之中排名第二的算是戶部。

戶部除了管理戶籍那些事,主要要做的其實還是財政,財政就是開源節流。

進一步解決大周的冗員,以前都是解決別家的冗員。

現在要解決的是趙家的冗員,趙家這些對國家沒有貢獻,還吃著國家財政的人,也太多了一點。

不用去想,也知道隨著國家安定,老趙家的人口又會有一個爆炸式增長。

沒有異族幫老趙家解決人口過勝的問題,只能大周自己解決。

減少外戚的蔭封是一方面,另外的就是讓老趙家的子孫,脫離國家財政的供養,自謀生路。

放開對趙家子孫,從政從商的限制。

這種事情,趙家人有不願意的,也有願意的。

跟皇帝血親越近,封賞越厚,越捨不得脫離國家財政。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和皇帝血親越遠,封賞越少,有的都不夠自家生活,又被限制住了生計,更希望能獲得自由。

定下之後,除了特殊情況之外,基本上也就皇帝的五服以內,能夠享受財政供養。

人數算是在可控範圍之內。

開源的話,盛長柏還是盯上了海貿,從別國掠奪資源,供養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