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年七月四日, 定邊左副將軍和碩超勇親王固倫額駙策淩奏請率兵駐鄂爾海西拉烏蘇, 分兵駐鄂爾坤河、齊齊爾裡克、額爾德尼招、塔密爾和烏裡雅蘇臺附近,以防範噶爾丹策零。烏行雲允其所奏。

七月十五日, 嘉嬪金氏在鹹福宮西配殿生下一子,是為皇六子, 名永瑢。

七月十九日, 李元昊在坤寧宮亦是産下一對雙生子, 是為皇七子、皇八子, 分別名永琮、永璟。

算算兒女,烏行雲如今已有八子五女且全部存活,怎麼也比兒女數其實不少,但到最後只活了一女五子,其中一女一子成年就早逝的雍正爸爸要好太多,所以烏行雲就和李元昊商量,不用再採取‘人工授精’的方式為皇室增添血脈了。反正生再多的孩子, 都不會是原裝貨,所以對於烏行雲來講, 反正都已經確定康熙是下一任繼承人了, 兒女多與少根本沒什麼差別, 反正這些不是原裝貨的兒女是百分之百不會跟康熙搶皇帝這個位置的。

乾隆四年十月, 管理宗人府的宗室王爺突然上奏稱莊親王允祿與弘晳、弘升、弘昌、弘晈等結黨營私,往來詭秘,請將其俱革去王爵,永遠圈禁事。對此, 烏行雲對莊親王允祿自然是信任萬分的。不止當朝說出‘允祿不負總理事務之職,一心一意的為國效忠,何來結黨營私、往來詭秘’的話,更讓現年不過虛十歲的康熙調查。

作為允祿前世的爹,今生的侄兒,康熙自然站在允祿這一邊。在將事情查清楚後,一邊讓烏行雲下旨撤了管理宗人府的宗室王爺的職位以及爵位,一邊又預設胤礽突然燃燒起‘父子情’,想方設法的跑到鄭家莊去對弘晳噓寒問暖。只在烏行雲問起弘晳怎麼處理,要不要繼續將他圈在鄭家莊的理親王府時,緘默片刻道:“爵位降到郡王,讓他回京居住吧。”

依著烏行雲現在所掌握的軍事力量,就算弘晳真的有造反之心,烏行雲也無所畏懼,所以對於康熙的這個‘要求’,烏行雲自然沒有拒絕,隨後便下了理親王弘晳降爵為郡王,遷回京城居住的聖旨。而待弘晳遷回至京城居住後,烏行雲又重新陷入了忙碌當中。

乾隆四年就這麼過去了,來到乾隆五年十月之時,巴達維亞城今雅加達)爆發紅溪大慘案。這紅溪大慘案是佔領巴達維亞城的荷蘭人為了完全掌控巴達維亞城,以在巴達維亞城的華人準備進攻巴城為由,發動了大規模的屠殺。

十月初九的這天晚上,殖民者以搜查軍火為名,命令城內華僑交出一切利器,荷軍挨戶搜捕華僑,不論男女老幼,捉到便殺,對華僑進行血腥洗劫。屠殺持續7天,城內華僑被殺近萬人,僥幸逃出者僅150人,被焚毀和劫掠的華僑房屋達六、七百家,財産損失無法估計。

訊息傳回大清,作為大清的皇帝陛下,烏行雲那是震驚無比。直接發表宣告,聲稱海外移民也是大清子女,荷蘭政府如此不顧兩國邦交,肆意屠殺大清子民,是想開戰還是開戰。

此宣告發表後,烏行雲懶得跟荷蘭人玩外交嘴皮子戰,直接就命現任貴州總督的張廣泗領軍四十萬攻列印度尼西亞,改成福建海軍的福建水軍與北洋海軍,南洋海軍,廣東海軍各出十萬海軍,經博斯普魯斯海峽穿黑海,和俄國沙皇協商一同攻打荷蘭,約定荷蘭戰敗的話,大清不要荷蘭一寸一毫的土地那麼遠,還隔了不少歐洲國家,要來也沒用),只要荷蘭人口為奴。

說來俄國現任女沙皇伊麗莎白也是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加之歷任沙皇都拿他們治下的灰色牲口不當人看,所以大清出了四十萬大軍,伊麗莎白女皇也立馬徵調六十萬還使用棍棒、斧頭的農夫充為士兵,採取人海戰術的攻勢,一百萬的聯合士兵浩浩蕩蕩、一路上毫無顧忌、搶掠以供補給的穿越歐洲各國,殺往荷蘭。

百萬軍隊,即使只有一半的人數使用火器,在氣勢上也把人口基數少、幾十幾百人戰鬥就可以稱之為一場戰役的歐洲各國人民駭了一跳。大軍壓境之時,荷蘭政府心驚膽戰的發表申明,說大清以及俄國不顧國際和平公約的規定,居然不講緣由侵略他國。

對此,身為大清皇帝陛下的烏行雲很無恥的道:“朕可從來沒有簽訂申明國際和平公約。至於不講緣由侵略他國,呵,朕出兵可是有正當理由的。荷蘭人在巴達維亞城今雅加達)大肆屠殺大清百姓,朕身為大清皇帝,自然要為大清百姓做主。”

此刻,烏行雲對佔領全世界的野望已經透過這回悍然出兵為在外華人討公道一事,而全面暴露出來。要知道烏行雲這幾年來建造的兵工廠、鋼鐵廠、造船廠,正源源不斷的生産出足以支撐好幾場這種‘侵略’戰爭的戰略物資,就連種植基地安南,這幾年來儲存的糧食也足夠全國人民一年的食用量,更別提提供四十萬海軍、四十萬陸軍的糧草了。

對於這場以牙還牙、一邊攻打荷屬殖民地巴達維亞城今雅加達),一邊打到荷蘭人老家的戰爭,烏行雲很是信心十足的認定勝利會屬於大清以及俄國。

畢竟俄國的六十萬戰鬥力其實不凡的農民兵在陸地上封鎖荷蘭人,大清的四十萬海軍又從海面上封鎖他們出逃的道路。荷蘭又與英國、法國的海上爭霸已經逐漸處於下風,能用的航艦根本就不多,能贏那才起了怪了。更別提與荷蘭接壤的德國、英國、法國三國還紛紛落井下石,參與了瓜分荷蘭的聯合部隊中,所以當荷蘭政府被百萬大軍圍困十日之後,只能悲壯的選擇舉白旗投降。

荷蘭投降後,俄、德、英、法四國開始商議怎麼瓜分荷蘭,而大清軍隊則秉承出兵之前大清皇帝陛下的要求,將荷蘭清壯當成牛馬一樣,用軍用帆船運回大清國內,為大清建設添土加瓦。

荷蘭在清、俄、德、英、法四國共同打擊下,政府組織很快就宣佈倒臺,反倒是佔領了巴達維亞城今雅加達)為殖民地的荷屬東印度公司僱傭軍與大清軍隊戰事呈現出膠合的狀況。當然這種膠合只是一時,畢竟相較歐洲,位於爪哇島的西北海岸的巴達維亞城距離安南要更近一些,更別提大清海軍從歐洲撤退後、又受了命令前往巴達維亞城支援,幾十萬計程車兵壓下來不死也得脫好幾層皮。所以從乾隆五年十月中旬開始到乾隆七年元月,巴達維亞城之戰持續打了一年多,最終以荷屬東印度公司慘敗、無條件出讓巴達維亞城而宣告結束。

乾隆六年這一年,大清聯合俄國、後又加入德、英、法,五國圍毆荷蘭。除此之外,奧地利、英國、俄羅斯、薩克森也在德累斯頓聯盟準備對付普魯士,引發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這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本來也有荷蘭參與的,但問題是荷蘭政府已經宣佈破産,所以大清方面暗搓搓的取代了荷蘭的位置,與奧地利、英國、俄羅斯、薩克森五國聯合,順便又圍毆了普魯士。

普魯士因著沒有對外擴張,沒有像荷蘭一樣將主要兵力派往巴達維亞城,所以直到大清軍隊撤出歐洲、往東南亞採取海路兩面夾擊和荷屬東印度公司的遠徵海軍掐架時,普魯士依然還健在,最後才卯足全力反撲戰勝了奧地利。

乾隆六年這一年,歐洲各國包括大清的遠徵海軍、陸軍掐架掐得得熱火朝天。而大清國內卻是一帆風順,沒有蝗災、沒有地震,沒有旱澇,總之是個豐收的好年。鑒於此,烏行雲選擇和歷史一樣,在七月八旗選秀結束後奉皇太後自圓明園啟鑾,開始了初次木蘭秋獮之行。

清朝皇帝舉行木蘭秋獮,本意便是巡視習武,行圍狩獵,是演練騎射的一種方式,而這回乾隆年間初次舉行木蘭秋獮還新增一項火器演練。此後除個別年份外,烏行雲每年都照例舉行秋獮,一直持續到他終於實現自己的野望、將美洲巴拉成大清殖民地而禪位為止。

這些都是後事,暫且不表。公元1742年也就是乾隆七年元月,大清遠徵海軍、陸軍凱旋歸國。烏行雲下令皇太子永璉康熙)親自在城門口迎接凱旋將士,並在圓明園賜宴,為凱旋將士接風洗塵。

三日後,論功行賞後,關於巴達維亞城今雅加達)的治理問題也正式納上了綱程。朝堂之上,端坐於龍椅之上的烏行雲讓文武百官暢所欲言。文武百官嘀嘀咕咕、互相交頭接耳小聲議論很久,終於商量出一個辦法,那就是仿安南制,設總督統管巴達維亞城今雅加達)一切政務、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