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親生父親之謎3
章節報錯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寧大慶相信,任雄豐雖為臥底,但與寧大慶一呆就是三四年,而且雙方處得還非常不錯,所以任雄豐對這個團夥並不同於其他團夥,多少是有感情的。這一點,從任雄豐去而複返,冒死解救寧大慶就能看得出來。
或許,那晚四個人匆忙轉移離開涼駝山之際,任雄豐突然藉口要返回去取東西,其實就是打算抱著小天徹底訣別這個團夥。只不過,訣別而去的過程中,可能任雄豐路上發現了那些殘餘勢力的動向,知道寧大慶三人將會代他受過,成為他的替罪羊,遭受殘餘勢力猛烈報複、伏擊,於是不知道將小天安放到了一個什麼地方,然後回轉頭來解救寧大慶三人。任雄豐一定是十分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夠解救寧大慶他們之後,再去抱起小天,徹底離開。
只不過,任雄豐這次算錯了,為了不讓寧大慶三人因他而死,他付出的代價是,自己永遠倒在了亂刀之下。而小天,也不知是死是活,去向成謎……
寧大慶當時的心情有多複雜,畢銘亮能看得出來,而且是感同身受。
所謂恩怨交織,莫過於此。在任何不見光的行當裡,臥底、內鬼一向都是最被痛恨的,加上任雄豐三人險些因之喪命,所以要說對任雄豐沒有怒、沒有憎與恨,那是假的;但另一方面,這個臥底卻又是個挺另類的臥底,三四年相處,不知不覺已經同他們有了一些兄弟情分,尤其生死關頭,為了不讓他們替他枉死,更是挺身而出,終至於以命換命,不可謂不令人悲壯嘆泣……
畢銘亮無法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他相信寧大慶也是一樣,連自個都無法說清楚心中的五味雜陳、百感交集。義與不義,情與無情,在這幾個男人間如狼煙似飛沙,飄灑於雄峻大山,註定濃烈。
如果是臥底,那就是死敵,該報複到底;如果是以死相救的弟兄,那就是恩人,該一生照拂其遺孤。可是誰也沒有遭遇過像這樣的情況,既是臥底,又是弟兄,既是死敵,又是恩人。
是該報複,還是該照拂?
最終寧大慶沉默之後,選擇了什麼也不做。他放不下被背叛的恨,也放不下被救護的情,所以索性聽之任之。
寧大慶和畢銘亮沒有再繼續尋找任雄豐的遺孤任雲天。他們轉身離開了任雄豐生前的住處,一歲左右的任雲天下落何方,是死是活,他們都不打算再花一秒鐘去想、去管。
徹底離開硯市後,寧大慶三人似乎都需要養傷。他們沒有再去盜墓,看起來是因為要慢慢恢複身體所受的種種創傷。但其實,傷早就好差不多了,他們卻依然沒有繼續出去查探古墓,沒有晝伏夜出去挖墓倒穴。其實,他們心照不宣,都清楚,身上的傷好了,心裡的傷卻還在養著。
背叛之恨也好,喪失兄弟之痛也好,那件事給到他們心裡的沖擊都太大,以至於他們短時間都不想再觸及盜墓這個專屬於夜晚的行當。
他們就像是洗了手的屠夫,別了殺場的徵士,彷彿此生都將永訣盜墓一行,不論風雲,只談風月。
他們一淡下來就是整整十年。這十年裡,寧大慶與前半生判若兩人,恬然地伴著妻女,除此之外就在打獵玩。寧雪從小就是他的掌上明珠,不過這丫頭其實性格更像他,打小時候就很野,六七歲的時候就硬是要跟著寧大慶學武,七八歲的時候就非得鬧著跟在寧大慶和畢銘亮屁股後,像個小尾巴,進山打獵,跋山涉水。而且,早在山中打獵瘋跑的過程中,寧大慶和畢銘亮就發現,寧雪這丫頭很野這一特點像爸,但卻比長輩們聰明機靈,看得出,將來在頭腦上絕對比寧大慶強。
當然,那場風波與驚變並不是他們閑散十年的唯一原因。殘餘團夥一直視他們為敵,這也需要時間去淡化;另外,前些年他們已經積累了相對豐富的錢財,令他們可以優渥地享受平靜生活,這是原因之二。
還有一個更大的原因三,那就是,其實寧大慶的妻子、寧雪的母親一向身體都並不好,就是個活生生的現代版林黛玉,寧大慶唯恐哪天妻子離他而去,所以想著能陪她好好過上一段正常人的日子。與此同時,寧雪幼小,也令得寧大慶打算安享一段時間的天倫之樂,陪伴女兒長大。種種原因加在一起,這一團夥就像憑空消失了一般,一直沉寂。
直到十年後,開始有了坐吃山空的緊迫感,當年的恩怨也被時間沖淡得差不多了,再加上阮松他們又打聽到一些新的古墓訊息,於是,他們才漸漸又活泛起來。大約在寧雪十來歲時,寧大慶他們又開始晝伏夜出地在一些山野之地活動起來。只不過一開始那兩年,他們都並不涉足涼駝山,不涉足硯市。
大約寧雪十二三歲時,寧大慶妻子終於還是沒能與他天長地久下去,因病先去世了。寧大慶傷心之餘,基本不再怎麼呆在家裡,而更多地開始投入盜墓。與十多年前不同,此時的盜墓不只是為錢,更成了替代妻子的某個事物,成了寧大慶喪妻之後的一個消耗餘生的寄託,或者說,一種越陷越深的黑暗愛好。
不在家,寧大慶就把女兒寧雪送去了私立的貴族學校念書。只有在暑假的時候,寧大慶會盡量抽時間陪她,繼續教她習武,帶她登山、打獵。
這段時間,寧大慶的團夥開始恢複元氣,甚至還擴充了一些人員,年輕的龍刀就是在這時開始加入團夥的。
就彷彿宿命在冥冥中吸引著一般,寧大慶和畢銘亮都沒有想到,最終他們還是免不了得去往曾經的是非恩怨之地——涼駝山。
那已經是寧大慶重操舊業數年之後,妻子已經病逝兩年,寧雪也已經在私立貴族學校又唸了兩年書。寧大慶他們得到一個新訊息,有一個極可能是價值連城的古墓——涼宗墓,大概位於涼駝山山脈的某處位置。
寧大慶和畢銘亮他們原本是一生都不想再踏入涼駝山中,但,這次有人從圖書館古籍中猜測出來的涼宗墓傳聞價值實在太大,誘惑也就極大,雖然官方認為野史並不足信,學術界一向持否定態度,但民間大小勢力卻是激流暗湧,趨之若鶩。
寧大慶他們終究是抵不過這空前巨大的誘惑。作為一個只會盜墓的人,突然出現的新目標,而且是他們一生都不曾遇見過的龐大目標,哪能按捺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