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倭國演員,排行第一的總收入也只有5億日元左右,兌換成人民幣,也就三千來萬。

這麼點片酬,還趕不上國內頂流演員的一半。

滑不滑稽誰都知道!

在倭國,演員沒實力根本就難以得到各方的認同,資本也不會如同國內一樣無止盡的去競爭。

如今是粉絲經濟的時代,在全球,沒有一個國度,粉絲群體有華夏這麼龐大。

可以說現在的年輕人,十個之中就有三個追星。

而消費能力,隨著這些年華夏的有錢人越來越多,當然只會越來越高。

怎麼從粉絲的荷包,額,或者是說怎麼讓粉絲從家長的荷包裡掏出錢來,為明星去消費,國內的一個個或官方或私人的粉絲團體建立,就是最為真實刻骨的寫照。

不是誰都像趙旭,給予粉絲們的福利以及待遇,所付出的資本,足以抵得上他們所付出的時間成本以及消費成本,更乃至於每年還時不時玩一次大超值。

趙旭的粉絲團體之所以那麼團結,之所以在全世界範圍內最具攻擊性,趙旭為他們所給出的一系列福利,正是最大的區別。

而無論是國內的其他娛樂公司以及個人工作室,更或是國外藝人在國內所成立的粉絲群體。

最終的目的,都是想要從粉絲口袋裡賺取更大的利益。

國內片酬野蠻式增長,這群為了愛豆們瘋狂無所顧忌的粉絲們,也是其中一個最大的推手!

無論是殭屍粉還是路人粉,更或是忠實粉,只要群體效應的門檻到了,明星們就能以各種方式變現。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看著是不是很眼熟?

想不想掏寶上店家為了人氣耍滑頭的一系列騷操作?

沒錯!

在it圈入局之後,這已經是業內的常態咯。

無止盡無底線的炒作,或是以量取勝,或是以質來爭取更多路人的關注。

前者稍不注意,就會引火燒身;後者倒是能夠在突然間火爆之後在圈內站穩腳跟。

兩種人,兩種不同的結果,兩條不同的路,就看藝人或是藝人背後依靠的公司怎麼去選。

可到了最後,也依然逃不過片酬一次一次比過往來的更高的命運。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市場所決定,誰火用誰,不是很正常的操作麼?

可很多人都忘了一個市場規律,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可不像一檔綜藝即拍即上線。

哪怕速度最快的劇組,從籌備到殺青最後上映,少則幾個月多則一兩年。

娛樂圈突然爆火,突然又涼涼的爛事,可是數不勝數的。

也只有那些不懂行的行外人,才覺得手握住現在爆火的明星,就能握住了未來的利益。

縱觀全世界各國娛樂圈,沒有一個國度如同華夏前幾年那麼瘋狂的追求流量明星。

哪怕是在娛樂業最發達的美利國,能夠成功的明星,手裡都是有幾把刷子的。

而不像在國內,居然堂而皇之的弄出個什麼唱而優則演,演而優則導的奇葩事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