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後宮權柄落,御林風波起(第1/2頁)
章節報錯
惠帝在寫下了幾個字後都不甚滿意,最後求助於昌樂道:“你說到底該選一個什麼樣的封號給她?”
“父皇為我們姐妹幾人選的封號都很好,二姐的‘平’字是希望宮中的孩子都能平平安安,我的‘昌’樂是希望我朝繁榮昌盛,四妹的‘寧’是……”昌樂說到這裡卻忽然猶豫了。
當年方婕妤初初有孕時,恰逢昌樂的母妃剛離世,當時皇后清肅了宮中一些愛搬弄是非之輩。所以惠帝選這個“寧”字給芸璃既是與她母妃寧靜閒適『性』子的照應,更是用來提醒後宮妃嬪守得安寧方有後福。
但是宮中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四公主的“寧”,其實是取自昌樂母妃的姓氏!
出生於一個特殊時期的四公主,封號中有著難以令人琢磨的聖意。昌樂確實很難拿她來舉例。
幸好惠帝此時已經有了主意,他提筆蘸墨,然後在紙上龍飛鳳舞地寫下一個“錦”字。
“錦樂?父皇還是疼八妹的,希望她一生都能享盡錦繡繁華。”昌樂從鎮紙下抽出宣紙,待它風乾之後,輕輕折起,然後喚過一名小太監,讓他即刻送去給陸榮華。
“前朝後宮,朕分身乏力啊!”惠帝嘆道,“這一次,就委屈了榮華母女。”
昌樂將手肘支在書案上,然後以手托腮,望著惠帝道:“朝政的事女兒不懂,但是以往見母后料理後宮,確實勞心勞力。如今後宮無主,父皇事事都要親力親為,當然會覺得格外疲憊。”
“是啊!若是如瑾還在,朕這次怎麼會有如此疏忽?她一定會將一切都打點妥當。”惠帝再一次陷入對亡妻的追憶之中。
“‘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這是西晉潘安曾在悼亡愛妻的詩中所寫,女兒卻覺得這也是父皇現狀的真實寫照。”
惠帝微微點頭,以示贊同。之後又徐徐說道:“其實朝臣中已經有人上奏提醒朕該另立新後,但都被朕斥責了一番。”
“是啊!後位虛空,自然該有人來動這個心思。不過那些會動心思的人,想要扶持的妃嬪資歷都不夠;資歷夠的,又沒有顯赫的家世和尊貴的出身。”
“唉……無論是誰,都比不上如瑾。”惠帝的嘆息一下子就將昌樂的熱淚給勾了出來,在她的心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可是身為皇家子女的她又不得不以大局為重。
“可是後宮總要有一個主事的人,幫著父皇料理瑣事。”
惠帝深思了半晌,最後道:“方婕妤曾幫著料理過後宮事務,就交給她吧!”
昌樂對於惠帝的選擇著實驚訝,她不是不認可這個人,而是沒有想到一向恩寵寡淡的方婕妤,竟能在此刻被父皇選中委以重任!
“她這些年都只居於三品婕妤之位,這樣的位份,會不會不能服眾?”
惠帝一愣,然後淡然道:“她養育芸璃這麼些年,是朕虧待了她。那便趁此機會將她的位份升為二品昭容。”
“她的家世會不會過於低微?”昌樂又問道。
“要那麼顯赫的家世又有何用?臣當年登基之時,根基不穩,所以才需要德妃和王昭儀等人的家族勢力。可是後來,朕又為了平衡這些勢力,簡直煞費苦心。這些出身尊貴的女人,一旦起了貪慾,比洪水猛獸還要可怕!反而是方婕妤這樣心『性』寡淡之人,把六宮大權交到她手上,朕才放心。”
“父皇既然已經拿定了主意,女兒自然不敢多加置喙。”這個結果明明不壞,可昌樂的心頭還是像壓了一塊巨石一般,沉悶鬱郁。
“怎麼了?你對她不滿意?”她的悶悶不樂最終還是沒有逃過惠帝的眼睛。
昌樂抬眼小心翼翼地看了眼父皇關切的眼神,然後才坦白相告:“宮中再沒有比她更合適的人選,只不過在女兒的心中,任何人能不能取代母后。”
惠帝閉上雙眼,緩緩地點頭道:“朕的心中又何嘗不是如此。”
昌樂今日本只打算替八妹討得一個封號,卻沒想到親眼見證了寧樂母妃的崛起。幸好方氏不是德妃之輩,要不然這後宮中又將迎來新的風雨。
惠帝與女兒說了這麼些話,已經十分疲乏,所以便由太監伺候著小睡片刻,昌樂則自行退去。
出了太極殿,她忽然想回清寧殿去看看。
於是,便帶著隨行的洛兒一起徒步往清寧殿走去。
曾為皇后寢居的清寧殿,如今仍是那般的光潔絢麗,只不過失了主人之後,到底是沒了生氣。昌樂走進正殿,看著高高在上卻又空空如也的皇后寶座,心中無限唏噓。
這就是世上女子皆豔羨的位置,母后居於後位多年,擁有世上女子最高的地位和權利,可是到最後卻沒能擁有平安終老的福氣。
她循著母后曾經走過的路,一步步地踏過她的足跡,在殿中捕捉著她曾存在過的痕跡。
正當她就要離去之際,卻在門內聽到了外面兩個侍衛的談話。於是,趕緊拉著洛兒躲在門後,仔細聽他們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