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虞姬露底牌(第2/2頁)
章節報錯
春秋戰國之際,墨翟又聚徒講學,發展成為墨家學派。
自那以後,個人著書立說蔚然成風,道、法、名、兵、陰陽、農、雜等學派相繼出現,形成了空前的“百家爭鳴”繁榮氣象。
當時的人們,手中已經有很多書籍,學術文化開始步入民間,整個社會的文化、科學水平得到普及和提高。
然而,法家的歷史哲學觀相對於其他哲學流派而言,完全是一種全新的革命性觀點。
儒、墨、道三家雖然思想主張各有不同,但是卻擁有一個種共同點。
這個共同點在於承認人類社會的黃金時代在過去,而不在將來,自古代的“黃金時代”以來,歷史在逐漸退化。
因此,人的拯救不在於創新,而在於回到古代,這就是三家弘揚的“歷史退化觀”。
這種觀念,來源於中國依循過去經驗的傳統思維方式。
而這種思維方式,則來自於當時人們的生產方式。
那個時候的人們大多是農民,農民通常被耕種的土地所束縛,很少外出遊歷。
農民種地,按時令變化耕耘種地,只需憑藉過去經驗,遇到新事,就想過去有什麼經驗可以依循即可。
比如說,孔子喜歡援引古代權威周文王和周公來支援自己的學說,這對後世韓愈等許多哲學家有較大的影響。
而墨子與儒家爭辯時,則援引了比周文王和周公更古老的夏禹二君。
孟子為了能凌駕於墨家之上,更是直接援引堯舜,這兩位傳說中比夏禹更古老的聖王。
至於道家,為了能勝過儒家和墨家,乾脆請出了伏曦、神農等三皇五帝,這些大賢又比堯舜更早了幾百年。
虞姬所說的法家,乃是先秦各哲學流派中最後出現的一派。
他們認為,每個時代的變化都有其不得不變化的原因,因此只能現實地對待當今世界。
古代的人民比較淳樸,只是當時物質條件的低下所造成的,古代人民的品德未必普遍高於當代人民。
法家代表韓非子,曾引用守株待兔的故事對法家思想做了一番生動形象的闡述。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
而法家的另一個代表人物商鞅,也提過“世事變而行道異也”的觀點。
可以說,儒、道、墨三家跟法家的觀念,幾乎截然不同。
而後世的思想,又不能說是隻受儒家或者任何一家思想的影響。
法家所倡導的以法治國,至今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更何況,如今的不少觀點,都鞣雜了很多不同的思想於其中,很難說清楚誰更勝一籌。
這樣一來,李戰天對於虞姬提出的這個條件就更加拿不定主意了。
而虞姬應該是見李戰天似乎是有所顧慮,又繼續開口。
“這個你可要想清楚了,我說的這件事可不是兒戲,你一旦答應了,就一定要踐諾。”
說完這些,李戰天可以很分明地看出,她的眸光中滿是期待之色。
喜歡大秦之開局搶了嬴陰嫚請大家收藏:()大秦之開局搶了嬴陰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