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混血的小子猶豫的當兒,範大哥已是帶了人來。

是報館的德籍記者文森,因雲扶投放口渴口蠟的廣告而相識。

文森進來跟雲扶對了個眼神,毫不客氣就掏出照相機來照相。

鎂光燈閃過,一片白粉飄落,飛星車行用靳佩弦大幅肖像做活廣告的事,已經落下了證據去。

混血的銷售驚了,上前忙伸手攔阻,“哎,別拍別拍,你們這是做什麼?”

雲扶不慌不忙道,“這相片兒可以成為一個紀念,也可以成為一個把柄。它究竟會成為紀念還是把柄,決定權在你這兒。”

雲扶動了點小心思,記者好找,但是要找敢拍美商車行相片的才行。

況且周邊是曾經的美租界,現在雖併入了公共租界,也還是以美利堅的勢力為首的。一般的記者,還真不敢得罪美商去。

可是在傷害的汽車經銷界,一直是歐羅巴的廠商和美利堅的廠商競爭,所以來美商的車行拍照的事兒,歐洲的記者是能幹得出來的。

況且文森還是個德意志人,脾氣使然,倒是不將美商放在眼裡。

那混血的小子猶豫了一下,還是嘆了口氣,“您還是想知道那位東洋客戶的身份,是吧?您等等,我需要跟南京路總部那邊聯絡,具體的資料都在總行那邊。”

雲扶點頭,“別洩露我想要,就說你賣車,需要提幾個重要的客戶。”

混血的銷售已經笑不出來,緊繃著一張臉趕緊去搖電話。

雲扶趁機叫文森先走。

等混血的銷售搖完電話回來,文森已經走得沒影了。

銷售認栽,嘆了口氣道,“……那位客戶留下的名字是:櫻井御影。”

.

雲扶坐在範大哥的車上,吩咐範大哥走慢點兒。

腦子裡的亂緒,她需要捋捋。

提籃橋地界在虹口,而虹口又是租界區裡的東洋人聚居區。

十九世紀中期上海開埠以後,經濟開始發展,城市面貌發生了很大的改觀,上海便逐漸成為東洋人嚮往的移居地。早期來滬的東洋人大多居住在虹口吳淞路、武昌路一帶,以開鐘錶店、服裝店、照相館等小本生意為生。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東洋紡織業開始大規模投資上海,在虹口、楊浦開設了很多紗廠、紡織廠,與生產經營相關的人員源源不斷踏上上海這片土地。

1923年上海到長崎的定期航線開通,“長崎丸”和“上海丸”兩艘輪船往返於兩地之間,更方便了東洋人向上海的遷移,因此日本僑民在滬人數持續增加。

到此時,定居在上海的東洋人,已經有兩萬人左右,占上海外國僑民人數將近一半。

隨著僑民的增多,這些區域內建起了不少為東洋僑民服務的住宅、學校、醫院、菜場、劇場、寺院等設施,使當年的虹口處處呈現濃濃的東洋風貌,有了“小東京”的稱謂。

雖然上海從來就沒有正式的東洋租界,可是因為虹口東洋人的聚居,使得太多人都以為虹口就是東洋的租界。

喜歡少帥,夫人又在鬧離婚請大家收藏:()少帥,夫人又在鬧離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