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那場戰鬥還沒開始,他就已經輸了,司空承天是另一面鏡子,司空承天越強,他內心的那道裂紋就會越大。”

“所以他沒有踏江而上,因為他覺得自己也錯了。”

“他在後來的人生中,沒有殺過一個妖,一個人。”

“他每天抱劍沉思,等待著宿命的一戰。”

“那他可以躲開啊。”

“是的,他可以躲,司空承天的第三拳遲遲沒有落下,他證道了,星空震動,天地失色,他成帝了。”

“易沉舟痴迷的看著那一幕,那是他此生最渴求的終點,那時候的易沉舟的妖魔當誅代表著天下大多數人的觀點,而司空承天的善者可活則是個異類。”

“但是最後卻是司空承天贏了,在這場大道之爭中,他贏了。”

“易沉舟毀於自己的善,他一生都在冠行別人交給他的善,他以自己的善冠行這個天下人的善,最後他對這個天下人的善產生了懷疑。”

“所以他敗了,因為他推翻了自己的信仰的善,他對整個世間的理所當然產生了懷疑。”

“最後的說法就是易沉舟修為被廢而不退,硬是接下了司空承天的最強一拳,最後隕落。”

“隨後就是武帝劫了。”

“武帝劫?”

“成帝的司空承天認為天下大亂,眾生殺戮都是因為修行的存在,他認為人不該掌有這些力量。”

“他開始滅天下法,他誅殺世間的修行者,毀誅派典籍,令無數法失落人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也有一種說法,是說司空承天誅殺的是那些無腦屠戮妖族的人族修士,滅的是奴役妖族的法,他想創造一個人妖共存的完美世界。”

“也許後面的說法才是對的,畢竟前面的也太偏執了,怎麼看一個會為了一個少年時的小妖善意而最終成就帝位的人都不該是如此殘暴之人。“

“所以當年被武帝誅殺的還有很多劍宗的大能,所以劍宗沒落了?”沐雲問道。

“非也,武帝倒是未曾誅殺過一個劍修,毀過一部劍經。”

“他成帝之後曾駕臨過南天劍宗,告訴眾人,他不會滅南天劍宗,也不會迫害天下劍士。”

“因為,他若是如此做了,那他和自己年少時厭惡的人有什麼區別。”

“哪劍修一脈是如何沒落的?”

“氣運壓制。”

“司空承天和易沉舟的爭鬥不但是他們彼此的大道之爭,也是劍與武之爭,易沉舟敗了,就是天下劍修一脈敗於武夫一脈。”

“武夫大道如日中天,劍修再無出頭之力,從此世間再無劍聖,劍聖若出,天下武夫必然齊至,以劍問之,可配為聖?”

“然後武帝主宰人間萬載,萬載之後,劍修就此沒落,武帝雖然未曾迫害劍修,但是卻也毫不掩飾對劍修一脈的厭惡。”

“到達他那個級別,被他所厭惡,幾乎就等於被天地說厭惡。”

“自然而然的,天下再無出彩劍修胚子,日積月累,劍修也就沒落了。”

“然後你南天劍宗為了防止那天被武帝看不順眼了直接給滅了,就改名南天宗了。”

“作為執天下劍修牛耳的南天宗都跑路了,自然而然的劍修也就沒落了。”

“後來武帝怎麼死的?史上那些大帝的最後歸宿似乎都是秘密。”

“不知道,據說武帝最後破碎虛空消失在了混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