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後來的史書中記載,武帝進入永恆之森之後,消失三千年,再現世已是天人。”

“然後就是一場著名的劍武之爭了。”

“劍武之爭?”

“武帝司空承天和劍尊易沉舟約戰於金湯江畔,那一日,金湯江沿途沾滿了圍觀的人,直到那時候,大家才木然發現,那個一直是個笑話的司空承天,已經成為了天下第一夫。”

“那一場戰鬥是人仙兩界前所未有的盛事。”

“那一日,金湯江水暴漲數十尺,武帝從最高處的金烏祖山,金湯江發源地,踏江而下。”

“他所指之處,金湯江水暴漲。”

“勢?”沐雲好奇道,他知道武夫和劍修都有一個勢的說法,勢越強,則越強。

“是的,司空承天從金五祖山踏江而下。”

“他們在哪裡發生戰鬥的?”沐雲問道,司空承天踏江而下,金湯江是人間的第一大江,是所有江河湖海的源頭,幾乎可謂是天地最大的勢。

這種時刻,是萬萬不能讓他積攢這個勢的,若是讓他積攢了足夠的勢,只怕是易沉舟也得潰敗吧?

“西海的入海口。”

“西海的入海口?”沐雲驚呼,那是金湯江的盡頭,也就是說,劍尊易沉舟沒有打斷司空承天的勢的積攢,他就靜靜的等在西海的入海口,等著最強的司空承天。

“最後誰贏了?”

“司空承天。”

“司空承天踏江而下,攜無上威勢,三拳敗劍尊。”

“一拳碎其劍,二拳廢起修為,第三拳斃其性命。”

“所以天下第一劍尊最後就只接了三拳就死了?”

“是的,那時候的司空承天太強了,後人推斷,他積攢的可能不止金湯江之勢,他或許是以金湯江為引子,攜帶整個人間之勢而出拳,易沉舟直面的是整個天地。”

“劍尊為什麼不跑啊?”

“劍尊易沉舟,或者說劍聖,他敗了之後再無人稱他為劍尊,而喊他劍聖。”

“易沉舟應該是對自己的道產生了懷疑,他所在的環境,和這個天下一直告訴他,妖魔當誅,誅殺那些妖魔是天經地義的。”

“他也是一直如此踐行的,甚至誤殺了那隻小妖之後,他也是如此認為,他認為司空承天只是被妖族麻痺了,他以後會醒悟的,所以他沒有殺司空承天,他要以司空承天佐證自己的道。”

“所以他們是一場大道之爭,司空承天的眾生皆可活,易沉舟的妖魔俱該死。”

“這場大道之爭誰也無法說服誰,他們以彼此為佐證,以證道。”

“所以這也是易沉舟數千年一直無法成帝的原因,因為他一直無法確定自己是否正確。”

“在剛開始,他認為自己是對的,但是在司空承天一次一次的站起來,一次一次的敗在他的手下。”

“在司空承天遭受無數人嘲笑,欺辱的時候,他對自己的道產生了懷疑。”

“眾人對司空承天的歧視,謾罵,嘲笑,侮辱,就像是一個鏡子一樣呈現在易沉舟的面前,他看見人的善惡,然後就妖的善惡產生了沉思。”

“這個念頭成了他大道基石上的一道裂紋。”

“就算是如此,只要不敗於司空承天之手,他依舊能成帝,這個念頭只會成為他修行路上的一次心魔。”

“但是他敗了。”

“作為天下第一劍修,人間的最強者。他的驕傲不允許他做那種打斷司空承天勢的下作事,他等在了西海,等來了最強的司空承天,所以他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