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豈能讓你壞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而且,在李清河沒死的時候,他是不會自己先逃生的。
如果他是一個梟雄,他會這麼做,但他不是。哪怕他年少時就展露了極強的軍事才能,一往無前的勇氣,領軍破敵的能耐,運籌帷幄的從容,沖鋒陷陣的銳氣。
他的氣勢可以滅掉一個國家,但是,他卻沒想著做一個國家的最高之主。
那是因為,他是一個英雄。
英雄有道,正氣凜然,做事靠譜,有計劃有謀略有步驟有協同,但是英雄易折,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奸雄反其道而行之,奸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為達目標,六親不認。奸雄是順天應勢而出,奸雄的目標是不惜一切代價保全自己達到目標,所謂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英雄和梟雄其實差不多的,都說亂世出英雄,其實亂世所出的梟雄更多。而名垂千古的是英雄,得天下的往往卻是梟雄。比如項羽和劉邦,一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項羽,卻鬥不過一個地痞劉邦。不是他才華不如,武力不如,而是他奸滑不如,狠絕不如,陰損不如,毒辣不如。
這也是為什麼他的那些兄弟們,如太子,如齊王,如晉王,如秦王,個個都會把他當成第一對手或第一盾牌。
李清河是個飽學大儒,他是瞭解司城玄曦的,看到他的兒子帶人來時,他又羞又慚又愧又悔,羞自己一世清名,毀於後輩之手;慚自己好心留客,卻將客人陷入絕地;愧自己教子無方,終釀禍事;悔自己明知兒子不肖,卻沒有嚴加管教,聽之任之,以至今日,自己一世清名被毀不說,還得搭上全家的性命,更可能陷得燕王身死此地。
燕王人單,對麵人多,他在知道自己的兒子帶人來時,只是對司城玄曦謝罪之後便即自盡,決絕而堅定,幾乎沒有任何拖泥帶水,也沒有給任何解救的機會,也是因為知道自己若是不死,燕王必然以他為念,他已經害他如此,絕不能再成為他的累贅。
但是等李清河自盡之後,最佳的突圍時機已經沒有了。
因此,只是一場硬仗。
迎著對面的長刀,司城玄曦的劍已經出鞘,刀勢兇猛,他沒有硬接,不是怕接不下,而是見到那鋒銳的刃口,他知道自己手中的普通青鋼劍絕對不是對手。
他用的也是攻勢。長劍挑起兩朵劍花,刷刷刷地只見一片冷芒跳動,竟是連刺了十九劍,同時,腳下以一種詭異的步法踏出,一柄長刀從他的臉頰邊貼臉而過,冷寒的刀鋒幾乎斬斷了他臉上的汗毛。但這時,司城玄曦的十九劍也開始見功。
他對面那個黑衣人萬料不到他的反擊那麼淩厲快速,自己一刀落空,便到了眼前,哪怕是是一等一的高手,在這一刻,他眼中也現出一絲慌亂。那是什麼劍法?帶著沖天寒芒,像點點星光,又像片片寒冰,就這麼到了眼前。
他急速後退,情知道一退就露了怯,一退就失了先機,但是關鍵時候,保命要緊。
若是隻有他一個人,他必死於這十九劍下,雖然這十九劍中有十劍是虛招。但他不是一個人,他暴退的時候,身後兩個黑衣人各自出刀,擋在他的前面,掩護他退了下來。
這時,雙方陣勢已成,司城玄曦四人各面對一方,背心相靠,莫朗等人的臉上,都是一片沉靜之色,眼中,都是一片狠厲瘋狂。只有抱了必死之心的人,才會有這種眼神,這眼神似乎是在告訴這些黑衣人,雖然我們人少,你們人多,但是,我們不要命也要護住我家王爺,你們要有本事,就從我們屍體上踏過去吧!
黑衣人仍是一個完整的包圍圈。
而那縣丞帶著捕快們,雖然知道自己實力不如,卻紛紛躍躍欲試,想進來幫忙。畢竟這是大人物,又不用自己作為主力出手,只要跟在一邊沾上一點光,到時候總有自己的一份功勞。
若是能有自己的一份功勞,說不定就仕途得意,青雲直上了。
但他們甫一動,就被兩個黑衣人擋在外面。
裡面才剛動上手,這兩個黑衣人也動上手了,只不過,裡面的黑衣人對付的是司城玄曦一眾,外面這兩個對付的,卻是縣丞和捕快。
孫胡剛想商量商量,突見右邊那黑衣人眼色一厲,雙手握著的刀就那麼毫無預兆地劈了下去。而目標,正是一個捕快!
這讓孫胡大驚失色,他震驚地看著那個捕快在一個黑衣人手中被劈為兩段,血花飛濺,就那麼帶著驚懼的、難以置信的神色死在他的面前。
那捕快至死也不明白,他們不是援助嗎?為什麼反倒要對自己人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