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第2/2頁)
章節報錯
能來替老師批改試卷的,幾乎都是各科的課代表,但也有像粟春雨、言謝這種“閒賦”的人士。儘管在班上擔任的班幹職位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這些人都是在年級榜單上成績排名靠前的人,尤其是粟春雨。幾次月考下來,從來都是第一名的她,自然是從出現後,就備受關注。
而最關注她的人,莫過於榮靈。
榮靈一開始並沒有參與批改試卷,確切來說,是整個一班,都沒有參與批改試卷的學生。所以她並不知道言謝和粟春雨也會來。
她是開心能在這樣的場合裡見到言謝,但如果粟春雨也在,這份開心則減半。尤其是她注意到粟春雨手中抱著的熱水袋,竟然與她多次課間在言謝手裡看到的一模一樣。
她不記得言謝是個怕冷的人,也從來沒有見過他使用熱水袋,還是小動物圖案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她懷疑過那不是言謝的,可能是他向班上某個人借的,但她沒有想過,那個人會是粟春雨。
他們的關係,已經好到可以共用一個熱水袋的程度了麼?
榮靈這樣想著,視線一直不動聲色地往二人在的方向瞟,不一會兒就看到粟春雨忽然湊到言謝身邊,詢問他什麼,他輕飄飄地看了她一眼,然後動了動嘴,粟春雨沒作聲,瞪了他一眼,言謝就樂得合不攏嘴。
榮靈的呼吸一滯,心底蔓延起難以遏制的嫉妒。她握著紅筆的手,不自覺地捏緊。她不敢相信,笑的那麼燦爛的人,是言謝……
或許是因為氣氛使然,十來人的教室裡,除了低聲的碎碎念,並沒有人交談。
言謝對粟春雨的建議從善如流,把答題卡上所有的選擇題都承包了,剩下的,都給她。
但他的速度快,改完了選擇題後,主動攔下了粟春雨沒有批完的,最後只讓她統計總分。這是一份很簡單、容易的工作,於是讓粟春雨學會了偷懶,言謝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仿若未見。
經過眾人齊心協力的努力,期末的成績順利在六號早自習結束前統計完成。
粟春雨總成績一如既往地排在年級第一,單科成績五科排第一;言謝總成績上升的很快,排在年級第二,單科成績四科排第一;從第三名到第十名,都是一班的人,其中程鏡陽排在第六,榮靈沒有進年級前十。
前十名之後的排名,多以一班、二班、三班、五班的人居多。至於十四班……
反正作為班主任,易琴拿到總成績排名的時候,她是悲喜交加的。要怎麼形容呢?優秀的,一如既往地優秀,差勁的,同樣差勁。
唉,當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吶。
收到成績單,寒假也就真正開始。
雖然假期只有短短的二十二天,到二月二十八號就要開學,但有假期的氣氛依然是令人雀躍的。
寒假第三天,粟春雨一家三口駕車回了鄉下白茶村——爺爺家去過年。這是他們家歷來的習慣。只不過由於今年粟春雨放寒假的時間太晚,耽誤不少時間,老人家唸叨了好久。
說起粟爺爺,儘管老人家已過耳順之年多年,即將邁入古稀,卻依舊精神矍鑠,自己一個人開闢出了一大塊菜地,每到芒種時節,就會種一些小菜。每天早出晚歸的,比農民還忙。
老人家膝下沒有女兒,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粟宏大學畢業後被分到了沅南的一所大專院校任教;小兒子粟坤只念到高中就選擇回到鄉下搞起了種植業。
兩個兒子性格截然不同,但俱都是孝順的人。成家以後,粟宏育有粟春雨一個女兒,粟坤有兩個兒子。
粟爺爺本身並不是沅城人,他出生在冀北地區,年輕時候當過兵,經歷過戰爭。後來下鄉到了沅城的一個小山村裡,便在這裡安了家。
白茶村確切來說,是粟春雨奶奶的家鄉,但因為粟爺爺從成家後便落戶在這裡,所以老粟家三代人的記憶裡,只有沅城市的白茶村。
由於三代人只有粟春雨一個女孩子,所以格外受寵,不管是粟爺爺,還是粟坤夫妻倆,皆是對她有求必應。
粟春雨每年的暑假、寒假,幾乎都是在鄉下爺爺家度過,童年玩伴大多是村裡的小孩子,皮的不得了,她自然也沒少跟著堂哥、堂弟他們下河、上樹。
別看她在學校穩重、從容的樣子,其實到了鄉下後,她就像是脫了韁的野馬。
白茶村兩面環山,山中古樹蒼翠,空氣極其清新。山腳下,是開墾的大片農田。由於地勢起伏不平,形成了氣勢壯觀的梯田。春天的梯田是黃澄澄的油菜花,夏天的梯田是綠油油的禾苗,秋天的梯田是金燦燦的稻穗,冬天的梯田是白茫茫的雪花,一年四季,美不勝收。
村前,有一條彎彎曲曲、水流清澈的河,河兩岸種滿了高大的垂柳。春天的時候,嫩綠的柳條像絲絛一樣在春風中搖曳生姿。夏天,夾岸的柳樹相互生長,為河邊浣衣的婦人們開闢出一夏的陰涼。
在河的上游,有一口清冽的井水。夏天的時候,村民們總喜歡坐在井水邊的大樹下乘涼;冬天的時候,井水溫和,婦女們則喜歡在這裡一邊洗衣服,一邊聊家長裡短。到了快過年的日子,井水邊就更熱鬧了,洗菜的洗菜,洗衣服的洗衣服,打水的打水……一片歡聲笑語。
過年是要有年味的,粟春雨覺得,再沒有比在白茶村過年更有年味的地方了。
喜歡春風十里不如春雨請大家收藏:()春風十里不如春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