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過後,粟春雨的工作開始變得忙碌起來。由於翻譯的作品始終無法與出版社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她被迫參加了兩次研討會。她希望從簡單的作品開始著手,出版社負責人則希望她能翻譯諸如夏目漱石、太宰治、東野圭吾等這類偉大作家的作品。

誠然,粟春雨在校期間日語成績相當不錯,但理論與實踐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她能讀好、能寫好日文,不代表她也能翻譯好一部作品,要知道,作者的每部作品都是傾注很多心血去完成的,她不可以隨意踐踏,既然決定要做,自然要做到最好。這是對出版社負責,也是對讀者負責,更是對原作者負責。

討論來討論去,雙方都固執己見,恰好四月底到五月初,出版社有一次專門針對簽約作者的培訓在海南開展,孟秋乾脆給粟春雨報了名,並私下替她從外網上買了好幾本冷門的日文原版小說,要她嘗試著翻譯,不要有太大的壓力。

粟春雨十分感激孟秋的理解,希望自己的實力能對得起她的支援。

孟秋的心態顯然要好的多,她抱著“只要自己不犯錯,單位就不能辭退我”的想法,每天依舊樂呵呵的。比起工作,她更關心的,是粟春雨的私生活,比如,感情方面。咳咳咳,那什麼,她承認,她主要是想問問,她和言謝進展的怎麼樣了,因為不止她很關心,李明義也相當關心。

遺憾的是,她和李明義都找不到合適的時機開口,而且就“到底是問粟春雨還是問言謝”這個問題,他們爭論過好多次。最後的結果和出版社與粟春雨無法就翻譯作品達成一致一樣——沒有結果。

孟秋堅決認為要如何不顯突兀地問出中心問題,這是一門說話的藝術,沒那麼簡單。

直到粟春雨生日過後快一個禮拜,李明義壯著膽子給言謝打了個電話,得知他在外地後,這個困擾才逐漸消失,畢竟現在他們可以直接去問另一個當事人——粟春雨。

然而,此時的粟春雨也陷入了糾結與自我拉扯中,因為言謝在她過完生日的第二天下午就又離開了沅城去出差。所以那晚他說的專門等她的話不是假的,他真的是特地趕回沅城來跟她說一句生日快樂。

她當然受寵若驚,可這份驚喜並未延續太久,他們又變成了僅靠手機交流的關係。好在她的工作足夠忙碌,令她無暇顧及太多私事,她的糾結在收到培訓的通知之後徹底消失。

四月二十六號,粟春雨坐上了飛往三亞的航班。起飛關掉手機前,她特意看了眼與言謝的微信對話方塊,沒有新訊息彈出,最近的一條訊息停留在一天前的上午,他發的一張萬里藍天的照片,點選放大圖片可以看到碧藍的天空中高高盤旋著一架小小的無人機。從最近這些日子裡的聊天中,其實粟春雨大概可以猜測到,言謝從事的工作應該與無人機相關。

儘管她從未認真問過他從事的職業,但他對無人機的熱愛是溢於言表的,在他展示的為數不多的最近半年的朋友圈動態內容裡,有一半是轉發的與無人機相關的內容,或是植保方面的,或是攝影方面的,即便他的工作與之無關,那無人機也一定是他的興趣愛好。

說起朋友圈動態,粟春雨倒想起前兩天發生的一件事。她朋友圈的設定一直是近一個月可見,所以言謝新增了她的微信之後,只看過她的一條動態,是她手機備忘錄裡整理出來的一些日文小說的截圖,配的文字是:翻譯它們,是我畢生的理想。

那條動態是她參加完出版社的第一次研討會後的有感而發,當時朋友圈裡的好友點讚的點贊,評論的評論,她一一回復。言謝的評論和點贊來得較遲,是到了第三天的早上才不約而至。

他評論道:【所以抗戰劇裡說日語的那些鬼子,說的日語你都能聽懂是嗎?】

這真是一個很奇特的觀察角度,別人都在誇她“真厲害”、“好期待”、“好棒”之類的話,他倒好,直接從現實切入,不虛情假意地說些吹捧的話,反而理論結合實踐,丟出這麼一條透過本質看現象的評論,弄的她有些哭笑不得。且不說她能不能聽懂,重要的難道不應該是她作為一個年輕女性,不會去追抗戰劇麼?

她思索著,打字回覆:【我只看青春偶像劇。】

後來言謝沒有再回復。

兩個小時後,粟春雨與同行的另一個出版社作者何亞亞在三亞的鳳凰機場降落,一出機艙,她瞬間感受到了海南的熱情。好在她臨下飛機前又補塗了一層防曬霜,不然還真的無法承受住這份熱情。

到了出版社預定好的酒店,粟春雨在何亞亞的提醒下才記起自己的手機忘了開機。

開機後除了她爸媽和孟秋的問安訊息,並沒有收到其他什麼重要的資訊。她回了訊息後,便將手機調到了震動模式。

因為要趕飛機的緣故,粟春雨前一晚沒怎麼睡,經過半天的折騰,此刻她實在有些困,衝了個澡後就倒頭呼呼大睡起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醒來的時候已經傍晚,何亞亞在敲她的房門,問她要不要一起去吃晚餐,她起床去給何亞亞開門,請她進房間等自己一會兒。

粟春雨拿著衣服進洗手間,快速梳洗一遍,不到十分鐘就與何亞亞一起出了酒店。

何亞亞做過攻略,粟春雨便放心大膽地跟著她走。二人在一家大排檔解決的晚餐,你來我往間,漸漸熟悉起來,等吃過晚餐,何亞亞便提出到處走走的建議,畢竟接下來的一個禮拜,她們幾乎每天都是在培訓。

三亞是座不夜城,有豐富的海鮮,還有滿街可見的椰子樹,五光十色的霓虹燈交相閃爍,風景陌生又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