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明很驚訝,陳爾居然能學會這麼多的蘇菜。

而且,陳爾的年級看起來並不大。

於是劉繼明又有點懷疑自己之前的推論了。如果陳爾真的是自學成才,怎麼可能在短短的時間之內學會這麼多的菜餚?而且看陳爾做菜的影片,他會的恐怕不止一個菜系。

這是一件有些驚恐的事情,這樣可怕的學習能力,世界上也沒有幾個了吧。就算陳爾是幾歲就開始學習做菜,這樣的學習速度也是非常驚人的。

劉繼明此時推斷,陳爾背後一定另有高人,不然這一切就會非常難解釋。

接下來就是陳爾的學習時間了。

首先要學習的是松鼠桂魚,這道菜又叫做松鼠鱖魚。此菜因形如一隻松鼠而得名。是蘇菜裡的傳統名菜,也是蘇菜的招牌菜之一。

清代《調鼎集》中有記載類似的做法:“取鮪魚肚皮,去骨,拖蛋黃炸黃,作松鼠式。油、醬油燒。”

鯚魚,即鱖魚,也叫鯚花魚,南方人多稱其為桂魚,取蟾宮折掛之意。所以這道菜才會有這樣兩個名字。

松鼠桂魚的做法,第一個難點,就在於,如何把桂魚處理好。

桂魚先要去鱗片和內髒,清洗幹淨後,廚師要拿刀在魚身上切出好看的菱形刀紋,這樣,魚煮熟後,才能形成漂亮的花紋。增加這道菜的美觀。

首先要用刀把魚肉貼著骨頭片開,接著把桂魚翻面,再片開另一片魚肉,然後還要把魚肚子處,帶刺的魚肉給片掉。

接下來就是考驗刀工的關鍵步驟了,在桂魚上割下的兩片魚肉,皮朝下在魚肉上先直剞,再斜剞,深至魚皮成菱形刀紋。

做完之後,著桂魚才算是切好了。

陳爾並不是第一次坐如此細致的刀工,可是剛剛切魚的時候,他確實在全神貫注,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他取出一隻小碗,倒入料酒和鹽巴,調和均勻後,塗抹在切好的桂魚身上。這時候,就連抹調料都需要格外的小心,切好的桂魚魚肉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會把魚肉給擼沒了。

把碗裡的醬汁都塗抹完後,陳爾擦幹手,拿出一小袋幹澱粉,均勻地灑在砧板上。

陳爾一手揪住桂魚的尾巴,就把桂魚放在了灑滿澱粉的砧板上,圓潤地來回滾了幾圈。不一會兒,桂魚身上就沾滿了澱粉。

鍋裡燒開一鍋熱油,陳爾揪住桂魚尾巴,小心翼翼地把桂魚投入油鍋之中,先炸魚頭,再炸魚身,整個過程都用筷子穩穩固定住桂魚。

炸至金黃色後再放進盤子裡,魚頭和魚尾要稍微擺弄一下,讓它們微微翹起。

這時候的桂魚已經很好看了,被刀切過的魚花已經定型,呈現出淡淡的金黃色,冒著油光和魚肉的酥香。

還需要炒個醬汁,這道菜就差不多了。

換一口幹淨的鐵鍋,放入少許的油,足夠炒一碗醬料就可以。

待油溫一熱,先放蔥段蒜末煸炒出香味,再加入切好的筍丁、香菇丁和豌豆、蝦仁,全部炒熟後,加入熬好的魚肉鮮湯、番茄醬、一小勺白砂糖、紹酒、醬油和澱粉汁。

繼續翻炒,等醬汁湯變作十分鮮亮的醬紅色後再關小火。

同時在另一口鍋裡煮一勺麻油,燒得滾燙,澆築在桂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