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爾雖然立下了壯志豪言說要親自釀酒。

卻也不知道釀酒的過程做起來如此繁瑣。

他找到了一位閑賦在村裡的老釀酒師。

老師傅絮絮叨叨地和陳爾講解了一個多鐘頭,然後又手把手地教他選材料,釀酒。

幾個小時下來,陳爾整個人都是暈暈乎乎的。

他雖然在《齊民要術》中簡單地看過釀造汾酒的方法,卻也折騰了好半天才弄清楚了主要程式。

老師傅走後,陳爾才敢偷著歇口氣。

和粉絲們閑扯兩句。

“釀酒真辛苦,所以不論是吃飯還是什麼,千萬別浪費。”

陳爾靠在一口半人高的大水缸邊上歇氣。

“汾酒的歷史十分的悠久,早在一千多年前,汾酒就有了汾清這個名字。”

“二十四史中的《北齊書》中有記載著北齊武帝高湛的這麼一句話,‘帝在晉陽,手敕之曰:‘吾飲汾清二杯,勸汝於鄴酌兩杯’。”

“這也算是汾酒第一次留名青史。”

陳爾休息夠了,便站起來,拍了拍手接著釀酒。

“《齊民要術》中記載的汾酒工藝,共有七個步驟,和現代大同小異。只是南北朝時期沒有蒸餾技術,所以那時候的汾酒還屬於黃酒。”

“咱們今天也偷個懶,就按照老方法來製作,節約一些時間。”

陳爾將偷懶這件事說得心安理得,接下來的時間顯得幹勁十足。

好歹在天黑下來之前將首要的工序全部做完。

接下來還要經過六次發酵,投料六次。

陳爾將酒壇子抱到院子裡埋在一棵杏樹下,再用稻草蓋上,等待發酵。

教他釀酒的老師傅就笑眯眯地過來和他說話。

陳爾突然嘆了口氣,“這汾酒我還沒有嘗過,這釀酒也沒有個對比。”老師傅哈哈一笑,指著他道,“你們年輕人就是會滑頭,想嘗嘗就直說,繞什麼彎子?”

然後大手一揮就帶著陳爾去自家酒窖。

陳爾興奮地搓了搓手,趕緊跟上。

老師傅讓陳爾自己來挑選。

陳爾動了動鼻子,暗自分辨酒窖裡的酒香,然後挑選了一隻手掌大的黑色酒壇子。

他拎起小酒壇子放在手心裡,吹了吹上面的灰,隔著紅布包裹的木塞子嗅嗅香氣,然後心滿意足地點了點頭。

“就是它了!”

老師傅瞅了他一眼,頗為驚訝地道,“你的鼻子倒是靈,這壇子酒我存了有七年了,還沒捨得喝過一滴。”

陳爾嘿嘿一笑,“汾酒的特色就是用‘一把抓高粱’為原料,用大麥、豌豆製成的糖化發酵劑。所以我只要動動鼻子,聞聞哪一壇酒裡飄出來的氣味裡麥香最濃,清甜的氣味最夠,那麼,哪一壇就是好酒!”

老師傅很高興,“沒想到你居然還知道這些,好好,這壇酒給你了。”

陳爾開開心心地接受了老師傅的饋贈。

老師傅轉身要走,又伸手指了指腳邊的一隻大壇子。

“把這個也帶上吧!”

陳爾連忙擺手,表示自己只需要一壇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