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利益共同體(第1/2頁)
章節報錯
人是有著獨自思維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符號,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如果沒有一個紐帶,把他們連結在一起,那永遠是一盤散沙,是成不了事的。
這個紐帶有多種,比如信仰、比如利益、比如親情等等,不一而足。
鄭家大院熱火朝天的製作醬菜,村裡人不可能沒有耳聞。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別的不擔心,主要是製作精鹽這一事情,要是流傳出去,那就是掉腦袋的事兒。
你說你沒有販賣私鹽,可是到了官府那裡你就說不清楚了。
官字兩張口,你一介布衣百姓,怎麼能辯的清?
雖然他們家的粗鹽是從官府鹽倉裡購買的,你說你用以醃製醬菜,可是你平白裡用粗鹽製作大量的精鹽,這怎麼解釋?
精鹽在這個時候的價格有多高,利潤有多大是很難想象的。
尋常的粗鹽還一錢銀子上下一斤呢,精鹽就不用說了吧?
市場是講究供求關係的,現在精鹽的市場可以說遠遠的供不應求,完全是供方市場,只要不是很離譜,價格你說了算。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鄭長生製作的精鹽遠比官府,甚至是供應皇家的青鹽都要好,這更是懷璧其罪。
所以,現在鄭長生考慮的是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封口,要守口如瓶,但是怎麼做到這些,那是需要把整個鄭家村人的利益捆綁到一起。
與其自己家單幹,不如拉著大家夥兒一起幹,大家都賺了錢那麼就無形中被捆綁到鄭長生的戰車上了。
就算是有人得知了精鹽的事情,也不會說出去的。
這事兒非同小可,雖然他是下定決心,打定主意了,但是事情的具體操作實施,還是得找母親和老族長商議一下。
這裡面的利益有多大,利潤有多高是個人就會眼紅。一缸尋常醬菜還能賣三十兩銀子呢,他們用的可是甜麵醬和精鹽,這一缸要是不賣到一百兩銀子那就見鬼了。
一百兩銀子在洪武元年那是什麼概念?那可是一筆天大的鉅款了。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對待官員有多摳門,有多苛刻這史書都有記載。
就他們家醬菜這口感,這味道,只要一出現在市場上,肯定被有錢人哄搶,甚至直供大內都有可能。
老族長聽完鄭長生的分析後,沉吟良久。
他是有點被利益燻暈了頭腦了,根本就沒考慮那麼多。
看來要跟鄭家村的村民利益共享,這是勢在必行了。可是怎麼共享,這得有個章程啊。
於是鄭長生的“股份制”就新鮮出爐了。
凡鄭家村村民,按戶計,每戶青壯可頂一股,青壯之家婦人們也可參加製作醬菜之大軍,不過沒有股份,每月只拿五十銅錢的薪俸。
訊息一出,鄭家村都轟動了。
早在訊息沒出之前,鄭家大院裡製作醬菜之事,早已經傳的滿村婦孺皆知了。
都羨慕的不要不要的,他們也想做,可是哪裡有本錢,只能望洋興嘆。
可是他們打破腦袋都沒想到,鄭長生會把他們拉進這賺錢的營生裡去。
一個個感激涕零,恨不得倒地跪下就磕頭。
現在的鄭家村可以說是完全的鐵板一塊,針插不進,水潑不入。
如果有哪個不開眼的,膽敢阻止他們賺錢的大計,他們都敢拿命出來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