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英驚的目瞪口呆,只見兒子鄭長生手中的麵糰,此刻變成了一個憨態可掬,大腹便便的大頭娃娃,可愛極了。

這是後世很流行的一款兒童玩偶,當初鄭長生給小外甥買了一個,把小傢伙樂的屁顛屁顛的。

後世的兒童都抵抗不了大頭娃娃的誘惑,就不用說這個時代的人了。

什麼生意最好做?什麼生意最賺錢?當然是壟斷,當然是獨一份。

鄭長生相信,只要這款面偶上市的話,肯定會賣瘋的。

母親做的面糕,以前是獨一份,父親肯定賣的好。

現在則不然了,心靈手巧的農家婦人,模仿力是非常強的。

只要看過一遍,基本上都可以仿製的出來。

看他們家賣的好,肯定有人眼熱,會加入面糕製作銷售大軍裡去。

李秀英不敢置信的看著兒子,她怎麼也想不到這會是兒子的小手捏出來的。

就這鄭長生還沒敢做的太好,只不過是一個雛形罷了,如果做的太過於精細,他怕嚇到母親。

李秀英一把抱起兒子,小傢伙口水流的好長,模樣可愛的不要不要的。

她在鄭長生的小臉蛋上狠狠的親了兩口,

嘴裡喃喃自語的道:“兒子,我們要小小的發一回財了......”

對於面糕的現狀,她是知道的。

之前獨家經營的時候,還能賺多一點,現在恐怕就賺不那麼多了。

村裡好幾家的婦人都做了面糕,都準備明天去集市上售賣,算是農閒之餘的一個收入。

也是她心善,都是鄉里鄉親的,能幫襯一把就幫襯一把,別人問她請教的時候,她是毫無保留的教授給人家。

她教給村中的婦人,並不後悔。再說了,大家也沒少幫襯她。

有時候家裡有事,或者農忙的時候,人家還幫她照看兒子呢,既然開了口了,就沒有拒絕的道理。

不過現在好了,有了兒子的這個偶然間的小發明,李秀英把已經制作好的面糕又都一起揉進了面裡。

重新和麵,製作大頭娃娃。

她的手可比鄭長生的靈巧多了,不多時,一個個製作精細活靈活現的面偶出現在案板上。

足足的蒸了三籠屜,如果不是擔心明天帶不下的話,她還能在多做一些。

把劈柴扔進灶臺裡,大火熊熊燃燒,就等時間到了就可以出籠了。

李秀英抱著鄭長生,來到院裡,採集了好多青菜以及桃花。

榨成汁,就是最天然的能入口吃的染料,可以給面偶娃娃著色,雖然只有青色和粉色兩種顏色,但是相比較單純顏色的面糕已經是雲泥之別了。

鄭長生看著忙活的母親,他很愉快的進入了夢鄉。

相信有了自己的助力,這次母親肯定可以小發一次財。

別人家一個面糕兩個銅錢,他們的面偶娃娃怎麼也能賣四個銅錢。

這可是三百多個面偶呢,算下來就是一千多個銅錢啊。

按照《明史》記載,每鈔一貫,準錢一千,銀一兩,四貫準黃金一兩;

在封建社會的農耕時代,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可是很多了。

有了錢,母親就不用那麼勞累了,自己的生活也能過的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