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雖貴,可活的最苦。

工商雖賤,但真實生活水平遠超農民。

律法條條,階級森然。可卻無一實用,盡皆苦農害農也。

臣以為,當務之急是去除束縛他們的枳楛,才能解放生產力,只有讓他們切切實實的得到實惠,生活過的好起來,方能更進一步的提高生產力。

只有產出的多了,才會更進一步的刺激工商之發展,這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是以,首要的就是解放農民。

可施行劃分永久耕田,以律法載明,一旦確立耕田之主,無論是誰,都不的剝奪侵佔之。

否則嚴懲不貸。

另,朝廷可在戶部下成立農業司,此司主要負責農業耕作事宜。

地無分南北,農不分老少,按人丁分田,打破地主的壟斷和壓榨。

每年收成,直接交於國庫,餘者農民自留......

這份摺子洋洋灑灑四五千字,總結後可歸納為,限制官員的權利,把權利放進籠子裡;

然後就是要把不切實際的階級地位加以解放。封建社會里,農民的地位僅次於士大夫階層,工商兩個群體雖然地位不如農民,但是生活的滋潤卻遠超農民。

這已經和事實脫鉤了,你還用律法去加以限制幹什麼?

還不如全部放開,這樣刺激經濟的發展更好。

就像後世改革開放之前,農民被困守土地,百業不興。

你要是偷偷的外出務工,就是盲流。現在大明的制度更是嚴格。

百姓到哪裡都得有官方的路引,這就是一個很束縛百姓的枷鎖。

解放生產力,第一就是要先解放農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農民除了耕作根本就沒有別的事情做,就算是有趁著農閒之餘做別的的,那也是極少數的。

莊家一旦種下,農民基本上就算是閒置下來了。

一個個閒的五脊六獸的,天天圍攏在村口、地頭侃大山,曬太陽,擠蝨子。

這大好的勞動力就這麼白白的浪費掉了。

朝廷一旦解除枳楛,讓他們除了耕作之外做別的謀生戶口,那也增加了手工業從業者,更能刺激商業的繁榮。

其實歸根到底,說一千道一萬,鄭長生的意思就是要把農民放開。

就像是改革開放那樣,允許百姓自主創業,不在困守土地。

到時候,百業興旺,國富民強,大明想要不崛起都難。

現在老朱唯一擔心的是,政策雖好,就怕執行不到位。

尤其是基層的府縣,他們這些最底層的官吏才是這個改革成敗的關鍵力量。

整個皇極殿的燈火徹夜長明,直到天色漸亮,已經到了大朝會的時候了,老朱才讓人撤去燈盞。

洗漱之際,涼水的刺激下,老朱精神抖擻起來。

草草的吃了幾口糕點,墊吧了一下,老朱才吩咐一聲:“起駕!”

今日之大朝會是前所未有的,皇上早已經吩咐凡在京三品以上包含三品)無論文武,就連清閒的勳貴,必須到場。

否則的話,嚴懲不貸。

這是一個訊號,是一個將有大事發生的訊號。

可是誰都不知道,將要發生什麼。

這不免有點讓人,心裡沒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