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大朝會(第1/4頁)
章節報錯
老朱的案頭放著一份摺子,他從頭到尾已經看了無數遍了。
可是還是忍不住拿起來又從頭看了一邊。
看的他熱血澎湃,心花蕩漾的。
如果大明在自己的治下,真的能夠達到如同摺子上說講述的地步的話,那可是前所未有的大治啊。
無論是三皇五帝、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是不曾達到的地步。
鄭家先人的智慧果然是舉世無雙,這份摺子中的見地已經遠超老朱的認知了。
對於鄭長生的摺子,老朱是向來比較喜歡的。
無他,就是他的摺子以白話居多,沒有那麼多的之乎者也賣弄文采。
一般人寫奏摺,一句話能夠說明白的,非得要駢四儷六,咬文嚼字的對仗工整不可。
可是鄭長生的摺子沒有那麼多廢話,直接開門見山的點出問題,在提出問題的解決辦法。
老朱為此曾經有意無意的在超會上提過這種上奏的方式。
可是很鬱悶,所有的大臣皆反對之。
文人之所以是文人,之所以他們是士大夫階層,這究其原因就是,他們是孔孟門徒。
跟普通庶民是有區別的,卻別的原因就在於,他們寫的是道德文章,習的是聖人之道。
如果連這最基本的孔孟文章之道都給取消了,那他們跟普通庶民有何區別?
反彈很是激烈,幸虧老朱沒有強加施行,不然非出亂子不可。
這也在老朱的心裡蒙上了陰影。
媽的,到底是老子統治的大明王朝,還是孔孟統治?
這也是他看到鄭長生這份奏摺所欣喜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如果真的按照鄭長生的這份奏摺施行新政的話,孔孟的影響力絕對能夠消除。
一幫自詡為飽讀詩書的酸腐文人,把持朝政,這是老朱所不能容忍的了現在。
動不動孔孟之道,動不動聖人子曰詩云的賣弄其為飽學之士的身份。
老朱是苦出身,可是為了統一天下之大業,他招攬天下文人為其所用。
這些文人現在高居廟堂之上,有了話語權後,肯定是傾向於文人士大夫階層的啊。
都說官官相護,這四個字不是空穴來風。
雖然他也有御史臺言官監督天下百官,可是御史臺也是文人集團中的一員。
他們的彈劾,也只不過是為了政治利益的傾軋而已。
一些個五穀不分,四體不勤的人就這麼堂而皇之的君前奏對,侃侃而談。
之前老朱對於治國之道還真是不咋會,全靠著文人們的幫襯,當然也都是借鑑古人治國之經驗。
他感覺這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妥的。
可是看了鄭長生的這份驚天之言後,他沉思了。
古人治國的經驗真的就是一成不變的嗎?如果能夠有更好的方法治國,使百業興旺,百姓安居樂業,不是更好嗎?
很顯然,鄭長生所描繪所架構的理想社會讓老朱徹底的動心了。
他能夠用儒學治國,當然也能夠用鄭長生的科學治國。
鄭長生的摺子的大意是這樣的:臣以為天下四民,士農工商,雖位份不等身份有別,可終究都是陛下之子民。
既為同胞,那就不應區別對待,厚此薄彼。
現而今,士代替天子牧民,身份超然,可缺失監管,以至於腐敗橫生,臣認為當設立監管百官之機構。
而錦衣衛目前日益壯大,可為陛下解憂代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