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宮廷夜宴(四)(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秀英有點像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般,雖然她上次來過一次皇宮。
可那是因為兒子危在旦夕,心情沮喪痛苦之際哪裡有閒心觀賞宮中的景緻?
再說了她是在前朝的偏殿,那裡宮禁森嚴,五步一崗十步一哨的,還有大批巡邏的甲士。
充滿著殺氣,哪裡有一點的溫馨別緻?
但後宮則不然,現在雖然是隆冬季節,外面的世界是百花凋謝一派肅殺之景象。
可是這裡依然有月季、梅花等耐寒之植物。
一進入皇后坤寧宮的大門,芳香撲鼻,聞之慾醉。
宮女、太監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的,一派繁忙之象。
小七和婉兒一左一右簇擁著她,這才使得她心中稍微的安穩了一些。
命婦、勳戚之女眷,一個個打扮的花枝招展,狐裘錦服,妝容齊整。
倒是她們三人,倒顯得有點格格不入。
李秀英篤信佛祖,對於這些女子妝容之類的從來是不屑一顧;
小七是素淨著裝略施粉黛,而婉兒是不施粉黛。
就算是現代的化妝品還有好多重金屬超標的呢,就別提古代的了。
為了肚子裡的孩子著想,鄭長生態度堅決的沒收了她的化妝品。
這玩意敷到臉上真不是什麼好東西。
鄭長生掛的是三品侍郎銜,所以母憑子貴、妻憑夫貴,老朱賜她們三品誥命身份。
這是有資格進入坤寧宮大殿共享國宴的。
小七更不用說了,公主的身份,大殿裡也是有她一席之地的。
馬皇后居中而坐,兩側是各有六排座位,命婦們分列兩旁各自就坐。
李秀英放眼望去,一個都不認識。
得了,自己找地方坐,等著吃宮中的御宴吧。
孃兒仨挨著坐下,就等著開宴了。
宮中的樂師拎起樂錘把鎏金的銅編鐘敲的叮叮噹噹,雖然李秀英對音樂一道不甚了了,但是聽起來還是很好聽的。
話說朱元璋在統一天下之後,想恢復漢代的統治。
漢文化裡最主要的就是禮樂文化,而禮樂文化起源於周。
在周朝專門有一個進行音樂教育,也是表演貴族音樂的地方叫大司樂。
周朝時期人口並不繁多,但是大司樂管理的人有上千人。
可以想象當時的政府是非常重視禮樂文化的。
統治者之所以重視樂,是出於以禮治國,用樂來輔佐統治的目的。
禮是外在強加給人的,比如政府制定系列的法律和制度,人人都要遵守。
如果不遵守就要受到懲罰或者刑罰,人們心裡勢必形成鴻溝隔閡。
這時樂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用音樂進行心理疏導,進行思想管制。
朱元璋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他推崇漢代的禮樂文化,尤其是韶樂,因其歷史悠久,加之孔子非常喜歡。
歷史記載:孔子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的六藝裡邊,樂也是排在很重要的位置的所以說儒家思想源遠流長,一個編鐘就可以反映出明代王朝對儒家文化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