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看鄭長生眼光閃爍,只是口中稱謝,並未對糕點下手。

哈哈一笑,隨即遞過來一個摺子:“看看吧!”

鄭長生不解其意,這是要搞麼子?

奏摺的封面是禮部尚書周宗伯所寫,禮部的摺子,皇上讓自己看是何意?

不過看老朱笑呵呵的似有深意的樣子,鄭長生狐疑的開啟了摺子。

哇靠!鄭長生納悶了,這老傢伙周宗伯還真不愧是禮部老人啊。

這復古禮儀做的是滴水不漏,一系列的流程都他孃的都精確的制定出來,並且還有專人司掌沙漏計時,以便隨時提醒。

不得不說,這套複雜的禮儀執行下來,還真是對得起國宴這兩個字,也對得起老爺子周宗伯的禮儀大家的名頭。

可是唯一對不起的就是老子的肚子啊!

奏摺上週宗伯小楷寫的是蒼勁有力,佈局謀篇相得益彰,可是鄭長生看在眼裡,卻如鯁在喉,哭笑不得。

這份流程太過於精細了,精細到鄭長生都想要一頭撞死,在也不來參加這頂級國宴了。

首先就是關於座位的設定。

先在殿上擺好御座,鋪上黃麾,金吾衛設護衛官二十四人伺立。

教坊司設九奏樂歌於殿內,設大樂於殿外,舞雜隊候在殿外。

光祿寺設酒亭於御座西,設膳亭於御座東,設珍羞美味亭於酒膳亭東西側。

御筵擺在御座的東西一方,皇太子座位於御座東,西向,其他皇子諸王以次由南而東西相向設座。

群臣四品以上在殿內,五品以下在殿外招待,另安排司壺、尚酒、尚食等一班人等伺候。

開宴時,由儀禮司奏請皇帝升座。

皇帝走出,大樂立即奏響,待皇帝升座之後,樂止。

隨後鞭炮鳴響,皇太子、其他皇子王爺等依次上殿。

再下來四品以上文武官由東西入,立殿中,五品以下則只能立於殿下。

百官行贊拜大禮,禮罷,光祿寺魚貫而入,大樂再度奏響,行至御前時,樂止。

然後光祿寺開爵注酒,首先向皇帝敬酒。

敬第一輪酒時,教坊司奏《炎精之曲》。

樂起,全體皆跪,教坊司當然也得跪奏。

皇帝舉杯飲畢,樂止。

眾官俯伏,再行贊拜禮,然後各就位坐。

第二輪敬酒時,樂隊奏《皇風之曲》,樂起,光祿寺為皇帝酌酒,序班酌群臣酒。

待皇帝舉酒後,群臣亦舉酒,樂止。

接下來進湯,鼓吹樂前導,光祿寺行至殿外,鼓吹止,殿上樂起,群臣起立,由光祿寺官向皇帝進湯,進罷,群臣復坐,然後序班供群臣湯。

這時皇帝舉箸,群臣亦舉箸,這也有個講究,叫贊饌。

接下來舞蹈登場,第一個一般是武舞,按現代說法就是勁舞,叫做《平定天下之舞》。

再往下,第三輪,樂隊奏《眷皇明之曲》,跳《撫安四夷之舞》。

第四輪,奏《天道傳之曲》,跳《車書會同之舞》。

第五輪,奏《振皇綱之曲》,跳《百戲承應舞》。

第六輪,奏《金陵之曲》,跳《八蠻獻寶舞》。

第七輪,奏《長楊之曲》,跳《採蓮隊子舞》。

第八輪,奏《芳醴之曲》,跳《魚躍於淵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