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沐英的軍令一下,三通聚將鼓不到者斬立決。

整個杭州大營都沸騰了。

此處大營是大明中軍帳下的生力軍,說直白一點就是後備軍團。

古時候軍伍分為三軍,可不是海陸空三軍,你要是這麼理解的話,可就大錯特錯矣。

而是前軍、中軍、後軍,再加上左右前鋒營,方為大軍陣伍。

現在整個大明都還在戰爭狀態之下,北邊有北元朝廷的鐵騎時常騷擾,那邊還有云南尚未收復。

另外川、貴之地也不安穩,民間還有彌勒教禍亂民心。

大明的軍力是有點捉襟見肘。

是以,老朱才會派遣最信任的養子沐英來籌集糧餉,訓練軍伍。

杭州歷來富庶之地,錢糧都是不缺的。

冷兵器時代的交鋒,靠的就是軍伍軍陣的配合,這可不是三兩日之功就可以練成的。

沐英常駐杭州大營練兵,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是以李善長等一幫淮西勳貴也不會特意的去刁難。

這也是老朱的私心在作祟,既可以練兵,順帶,捎帶手的監視一下地方,可謂一箭雙鵰。

他的這個設想,可是解決了鄭長生的大難題了。

要是如果沒有大將軍沐英坐鎮杭州,手握兵權的話,恐怕鄭長生想要剿滅黑風山的盜匪,可沒那麼簡單了。

要想調動朝廷的大軍,哪裡有想象的那麼簡單?

恐怕不僅過文書上報朝廷兵部請調地方守軍,是不可能成的。

一旦是這樣的話,那訊息早就洩露了,說不定該擦的屁股早就擦乾淨了,還拿個毛毛的證據啊。

沐英對於鄭長生是信任的,關鍵源於他對老朱的信任。

老朱能夠把如朕親臨的金牌賜給鄭長生,這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跟鄭長生分手之後,他回到大營之中,立馬就擂鼓聚將。

這很平常,大營之中,哪一天不這樣重複一次啊。

這也可見大將軍沐英治軍之嚴格。

明朝軍隊分為京軍(亦稱京營)和地方軍兩大部分。

京軍為全國衛軍的精銳,平時宿衛京師,戰時為征戰的主力。

洪武初年,京軍有48衛。

成祖遷都北京,京師接近前線,京軍多達72衛,並正式成立了五軍、三千、神機三大營。平時,五軍營習營陣,三千營主巡哨,神機營掌火器,戰時扈駕隨徵。

以後,京軍制度累有更易。

此外,尚有拱衛皇帝的侍衛親軍,如錦衣衛和金吾、羽林、虎賁、府軍等12衛軍,以及隸屬御馬監的武驤、騰驤、左衛和右衛等4衛營。

不過現在的大明實行的是衛所制度,沐英所招募訓練的這些兵丁可不是尋常的衛所軍隊。

而是常備軍,是大明軍力的後備力量。

這是老朱用作遠征雲南,評定南方的主力之一。

是以,沐英坐鎮下的杭州大營,那是戰力超群的主力戰軍。

全軍集合的速度很快,各大營的主將彙集在中軍大帳內,聽後大將軍沐英的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