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之時不放棄,得意之時莫忘形,這是祖先智慧告訴我們的大道理。

很顯然這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一個人無論做什麼都是不成功的,說白一點,這個人的人生是一敗塗地,要什麼沒什麼,儘管也是不顧一切的努力過,可是由於人的資源和能力有限,最終失敗了。

但是也不要放棄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常言道失敗乃成功之母,這些失敗的經歷或許就是你以後人生輝煌的墊腳石。

它會讓你感慨良多,也讓你感悟良多。

而一個人做什麼成什麼,總而言之是一帆風順的情況下,那麼這隻能證明你是眼下是成功的,如果你忘記初衷,拋去初心,忘乎所以的話。

那麼你離災禍,你離失敗也就一步之遙的距離了。

任何的諺語和俗話,都不是沒有道理的,中華幾千年的智慧告訴了我們這個大道理。

不過此時的胡惟庸,似乎並不遵循這個無數先人總結出來的教訓和智慧。

九五至尊,國之君王,口出成憲,這是人生的終極形態。

很顯然他很想做到這一步。

人生的野望是跟現實成正比的。

假如你讓你一個叫花子有他這般的念頭,那顯然也是不現實的,叫花子或許最大的野望就是能夠有一頓飽飯吃。

可是胡惟庸並不是只為了吃飽肚子那麼簡單。

一步步的走來,他從一個主簿到了今天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步,野心這個東西就像是春天滋生的野草一樣瘋長。

朝堂之上,他一言而決,軍中,淮西勳貴他籠絡了一大堆,多年的主持朝堂的生涯使得他認為治大國如烹小鮮真是很有道理的。

假如高高在上的那個位置換作他的話,也一樣可以玩的轉。

不過胡惟庸並非是傻子,也明白大勢所趨,國之正塑。

是以除了鐵血死忠的一些人手,他別的並未聯絡太多。

北元、倭國他用心良苦,派心腹之人聯絡。

要麼怎麼有一句話說:不作不死呢。

他這明顯就是在作。

你都不考慮一下,民心思安,國之向好的情況下,你引入外敵,這就是在自掘墳墓呢?

得意忘形,這四個字很好的解釋了胡惟庸的狀態。

他是得意的太忘形了。

以至於忽略了一些細節。

就像是鄭長生主持下的錦衣衛們。

一個朝廷的衙門,豈能是說成立九成立的?不過話說回來,既然成立了,那就有他城裡的職能和意義。

不然的話,這個衙門就是聾子的耳朵擺設。

鄭長生能是一個作為擺設的花瓶存在的人嗎?

睜大眼睛,張開耳朵,仔細看,仔細聽,也不會如此的忽略他的存在吧。

還是那句話,得意忘形,胡惟庸太自信了。

一是他本身的實力,二就是鄭長生的兩把火給他燒的了。

胡金鵬屍體飄香,他甚至看到了幻覺,兒子說他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這其實也不是胡金鵬回屍返陽,而是他內心的真實寫照,是他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秘密罷了。

在致幻迷迭香的作用下,他誤以為是兒子給他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