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北京李家(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0343章被遮蔽了,等待修改透過中,
洪武十八年,朱元璋懷疑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的官吏李彧、趙全德夥同戶部侍郎郭桓等人共同舞弊,吞盜官糧,於是下旨查辦。
洪武十八年三月,御史餘敏、丁廷舉告發戶部侍郎郭桓利用職權,
勾結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官吏李彧、按察使司官吏趙全德、胡益、王道亨等,私吞太平、鎮江等府的賦稅外,
還私分了浙西的秋糧,並且巧立名目,徵收了多種水腳錢、口食錢、庫子錢、神佛錢等的賦稅,中飽私囊。
朱元璋令審刑司拷訊,不想,這一查辦不要緊,竟然牽扯出整個明朝官場的大批官員,
牽連全國的十二個布政司,牽涉禮部尚書趙瑁、刑部尚書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麥至德等。
發現除侵吞寶鈔金銀外,僅貪汙稅糧及魚鹽等即折米二千四百餘萬石。
史書記載: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贓七百萬,詞連直、省諸官吏,系死者數萬人。
核贓所寄借遍天下,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
於是,趙瑁等皆棄市,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處死。
供詞牽連各布政使司官吏,繫獄擬罪者數萬人。史稱“郭桓案”。
朱元璋在《大誥》感嘆說:“古往今來,貪贓枉法大有人在,但是搞得這麼過分的,實在是不多!”
這就是明朝洪武年間的郭恆案。
可是沒有想到的是竟然是北京李家的旁系子弟李格給提前引爆了。
鄭長生鬱悶了,大明朝赫赫有名的郭恆案的金主竟然是李格所在的北京李氏家族。
可話說這北京李家到底是何來頭啊,不就是一個逃難過去的家族嗎?
怎麼就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有這麼大的財力?
不過現在鄭長生所看到的所為郭恆案還只是一個端倪,並未牽涉那麼多,只不過是倒賣糧食而已。
也並未有史書上記載的那麼嚴重。
封長空得到的口供上面寫的很清楚,這只不過是李家的一個商務活動,並沒有到禍國殃民的程度。
只是利用地利和商道的便利,倒賣倒買官倉糧食而已。
不過這確實是一大弊端,說起來這北京李家,還是有功於社稷的。
就近補給軍糧給邊疆軍隊,就近採買糧食補充國庫,人家這是商業頭腦,賺取的就是那兩成的損耗。
你就算是朝廷運送軍糧或者地方政府押送漕糧到京師戶部,這中間的人力物力折損的遠遠不止兩成之數。
鄭長生很是納悶,這北京李家的家主怎麼就有這麼一個精明的商業頭腦呢?
不過再精明的商人,你千萬不要牽涉到政治。
一旦有政治人物的捲入,這味道就變了。
就變成是貪汙國庫糧餉了,這是要掉腦袋的哦。
封長空信中說的明白,北京李家上次因為牽涉到李致知祖孫捲入彌勒教刺殺皇上的案子中,已經緝拿歸案,正在押解京師的路上。
不日即將抵達京師。
本來要說,李格祖孫是被矇蔽是屬於不知情的狀況下捲入進來的。
說不定老朱或許會有那麼一絲的仁慈之心,放過他們李家一家老小的性命。
最多也就是一個抄家流放的罪過,可是現在竟然查出一個倒賣官糧的罪過來。
這連同著戶部侍郎郭恆等一干的官員,說不定都要被砍頭的。
可憐悲催的北京李家啊,誰讓你們沾染到朝堂了呢?
倒黴催的啊這是。
鄭長生心裡不禁暗自感嘆。
北京李家的擒拿名單都出來了,家主李秀峰,其高堂老母六十多歲的李趙氏趙文舒),兩位叔叔李致遠,李致信,包括三個兒子一個女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