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小七的鴨寶寶(第1/2頁)
章節報錯
步履蹣跚的老者,面黃肌瘦的青壯,衣衫襤褸的婦人,這一幕幕景象鄭長生看在眼裡,如鯁在喉。
要說他們這些人懶惰嗎?不,他們都是勤勞的人民。
可是為什麼生活的狀態這麼的悲慘,悲慘到讓人絕望呢。
這是社會大環境造成的,整個社會還沒從元末戰亂中恢復元氣。
農民嘛!除了會拾掇土地,從土地裡刨食吃,他們幾乎是沒有什麼額外的收入來源。
土地也並不肥沃,每年所出有限,根本就養活不了那麼多的人。
這就是矛盾點所在,當鄭家大院的招工告示貼出去之後,他們這些人怎麼能不瘋狂?
據說慷慨的鄭家主母,每個月給五十個錢的薪資呢。
他們看到鄭家村的人們因為鄭家大院而改善生活,他們怎麼能不眼紅?
誰不想進入鄭家大院做工啊,真金白銀的五十個錢,那都能養活一家子人都沒問題了。
窮山溝溝的,能有一口嚼咕吃的就不錯了,做夢都想不到在自家的門口就能賺錢啊。
可是人家說了,只要婦人婆子們。
不過這也已經夠好的了,最起碼家裡有一個人能賺錢,有了這一份薪資最起碼不用在捱餓了。
男人們都失望的離去,老人們也都拄著柺杖搖頭嘆息的讓開位置給婦人們。
其實兩百個名額就夠了,但是鄭長生卻一口氣收了五百人,這次照顧到了,每家每戶都有一個人可以做工拿到薪資貼補家裡。
李秀英看著湧過來的婦人婆子們,有點傻眼了,這熊孩子怎麼弄來這麼多人?
家裡連個下腳的空都沒了,這可怎麼辦?
可是隨即她的態度就變了,眼眶有點溼潤,這些人頭髮如雜草一般,衣服上補丁摞著補丁,面黃肌瘦的。
作孽喲!這都是餓的啊,哎,能把一把就幫一把吧。
......
母親和老族長商量著蓋工棚的事情,鄭家大院裡沒那麼多的空間支應如此多的人同時勞動。
再說了,家裡本來就是住的地方,可是現在弄的像個菜市場,一天到晚的沒個安靜的時候。
之前人不算太多的時候還好說,現在一下子又增加了這麼多的人手,轉個身都轉不開的怎麼行?
再說了,兒子還得讀書呢,什麼事兒也沒兒子讀書重要啊。
這亂哄哄的像集市,兒子怎麼靜下來讀書?就算是把這些生意都不做了,也不能耽誤兒子讀書,這是李秀英的最迫切要做的事情。
老族長當然是一千一萬個贊成,凡是關乎到鄭長生的事情,那在他的眼裡都是大事兒。
尤其是念書,這可馬虎不得。
說蓋就蓋,學堂沒先生是開不成了,現在鄭家村的孩子們都跟著生哥兒唸書,也用不到那塊地方了。
他的意思是把那塊地收拾出來,用來蓋作坊,這一點李秀英也是同意的。
於是鄭家醬菜作坊的修建大計就提上日程了。
老族長動員人手自不用說,人們一聽說是要蓋醬菜作坊,那都來了勁兒了。
包括方家村的青壯們都跑來幫忙,上千的人手在學堂舊址上熱火朝天的幹起來了。
作坊的樣式是按照鄭長生所畫的圖紙去建的。
三排青磚大瓦房,足以容納這些人的勞作了,連吃飯的地方都有了。
而且還能有多餘的房間把家裡住的那些老人和孩子們都搬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