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凌霄迷影(第2/2頁)
章節報錯
密道口藏在壁畫後的暗格裡。魚玄機咬破指尖,在石磚上畫了個陰陽魚圖案。當她的血珠滴在“魚“字上時,整面石壁突然翻轉,露出向下延伸的石階。
“小心青苔。“魚玄機率先踏入,裙裾擦過李逸塵的衣袖,“我當年在這裡摔過三次。“
石階盡頭是條狹窄的水道。魚玄機解下外袍,露出內襯的水靠。李逸塵望著她白皙的脖頸,突然想起三百年前在三清山,她也是這樣褪下衣衫躍入寒潭。
“愣著作甚?“魚玄機將八卦盤拋給他,“護著典籍。“
冰涼的河水沒過胸口時,李逸塵看見她髮間的白玉簪正在發光。水流突然湍急,魚玄機被衝得撞進他懷裡。他下意識摟住她的腰,觸到腰間的崑崙玉扣,自己的龍鱗胎記微微一熱。
“抓緊我。“魚玄機的呼吸拂過他耳畔,“前面有暗流。“
當他們從瀑布後鑽出時,魚玄機卻按住他的手,指尖在他掌心畫了個八卦方位。
“沿著這個方向。“她的血染紅了他的衣袖,“如果我們分開了,記得三日後月食的長安城匯合。“
李逸塵突然抓住她的手腕,將長生劍塞進她手中:“你拿著。“
“我有星砂。“魚玄機搖頭,卻將他的手按在自己心口,“你聽。“
心跳聲與八卦盤的嗡鳴共振。李逸塵的臉剎那紅到脖子根。
“好。“他鬆開手,卻將那朵桃花重新別回她鬢間,“我在前,你在後。“
他們躍入雲海的剎那,李逸塵聽見魚玄機輕聲說:“當年你雕壞的那隻玉簪,我一直收著。“
他回頭時,看見御風而行的她眼中映著初升的月亮,彷彿又回到三百年前那個月圓之夜——那時他還不懂,為什麼她總在月圓時對著崑崙山方向落淚。
三日後,月食如血,映著長安城斑駁的城牆。
李逸塵貼著牆根疾走,懷中的古籍突然發燙。他摸到書頁間夾著的突厥符文紙條,墨跡未乾,分明是魚玄機的筆跡。更詭異的是,紙條邊緣沾著的星砂,與三百年前她送他的定情信物如出一轍——那時她總說星砂是天上掉下來的詩。
“小心!“魚玄機突然拽他躲進暗巷。月光下,她脖頸的刀疤泛著幽藍。他聞到她髮間若有若無的桃花香,想起《清平調》裡那句“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馬蹄聲由遠及近,踏碎月色。三十騎玄甲軍突然圍住巷口,為首者的青銅面具上,饕餮紋正對著魚玄機手中的半塊龍紋玉扣笑。玉扣突然發出龍吟,與李逸塵劍穗的崑崙玉扣共鳴,似在回應李白“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的俠氣。
“交出古籍!“面具人舉起狼首令,令上的突厥符文與《俠客行》中“事了拂衣去“的劍意暗合。魚玄機指尖綻放七彩光芒,將三十騎震得人仰馬翻,如同重現李白“十步殺一人“的驚鴻一瞥。
“走!“她拉住李逸塵衝向朱雀大街,裙裾掃過青石板上的“長安“刻字。前方火光沖天,一群黑衣人正在焚燒長安縣誌。魚玄機的瞳孔收縮,看見火光中浮現安祿山的骨龍虛影,龍頭正對著賀蘭山方向——那裡曾是李白“賀蘭山下陣如雲“的戰場。
“往興慶宮!“李逸塵拽著她拐進永寧坊。三年前他在坊內醉打突厥使節,坊牆上還留著長生劍的劃痕。
“李公子!“一個熟悉的聲音從酒肆二樓傳來。郭子儀掀開酒帘,手中握著半塊與魚玄機 相同的龍紋玉扣——這是當年他先祖平定安史之亂時,從史思明胸口挖出的龍紋玉。他身後站著三百陌刀營精銳,刀鋒上的“破虜“二字格外醒目。
“郭將軍?“李逸塵握緊劍柄。當郭子儀平叛時,他曾在陣前見過這柄鎏金鐵棍。
“沒時間解釋。“郭子儀拋來玉扣,“賀蘭山有座安祿山的衣冠冢,你們要在月食結束前......“
話音未落,一群黑衣人撞破坊牆。郭子儀的鐵棍掃出千斤巨力,將十騎連人帶馬砸成肉泥,如同當年李光弼用“夜叉旗“破安慶緒的連環馬。魚玄機甩出星砂迷了敵將雙目,李逸塵趁機刺出“長庚破曉“,劍鋒在月光下劃出七道血線,暗合北斗七星破陣之法。
“往含光門!“郭子儀突然撕開戰袍,露出心口的麒麟紋——與李逸塵的胎記一模一樣。魚玄機的瞳孔猛地收縮,她終於明白為何每次彈奏《霓裳羽衣曲》時,這道胎記都會灼燒,原來暗合當年楊玉環在馬嵬坡的血誓,正如李白“君王掩面救不得,宛轉蛾眉馬前死“的哀歌。
含光門的吊橋正在緩緩升起。李逸塵抱起魚玄機躍向護城河,卻見河底浮起三百具唐軍骸骨,每具頭骨都刻著“范陽“二字,與哥舒翰潼關戰敗時的慘狀如出一轍。魚玄機的星砂突然炸開,骸骨竟在血月中站起,組成一道人牆擋住追兵。
“快!“郭子儀甩出鐵鏈勾住城樓,“賀蘭山的魔龍骸骨......“
他的聲音戛然而止。一個為首黑衣人射出三枚透骨釘,釘尖泛著毒霧。李逸塵本能地推開魚玄機,卻見郭子儀已將鐵棍插入自己心口,用麒麟血祭起護心鏡,如同當年王忠嗣在玉門關自刎明志。
“郭將軍!“魚玄機撲過去接住他。月光下,鐵棍上的“破虜“二字突然發出龍吟,將毒釘震成齏粉。郭子儀咳出黑血,卻笑著指向賀蘭山:“我在靈武見過這玉扣......“
魚玄機將半塊玉扣按在他心口,七彩光芒如漣漪擴散,郭子儀的傷口竟然慢慢癒合。李逸塵懷中的古籍突然翻開,泛黃的紙頁上浮現李白的《俠客行》殘章:“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字跡竟與長生劍的劍痕一模一樣,難道是李白在三百年前就為這場劫數寫下注腳?
魚玄機忽然輕吟:“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她頸間的刀疤竟在月光下浮現出楊玉環的面容,與李白描寫楊貴妃的詩句暗合,彷彿三百年前的馬嵬坡之變在此刻重演。
李逸塵的劍在血月中綻放金光,鏽跡剝落處露出李建成的血咒。當劍尖刺入浮屠塔的剎那,整座山突然震動,魔龍骸骨從山體中崛起,龍首上嵌著李世民的玉璽殘片。郭子儀的鐵棍突然發出李白的龍吟:“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離長安,奔賀蘭。他們在路上一處荒廢的驛站休整,驛站門楣上的“靈武“二字在月光下泛著血光,門柱上刻著李白的《夜泊牛渚懷古》:“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驛站內突然傳來一陣嬰兒啼哭,搖籃裡女嬰頸間的龍紋玉扣與魚玄機的半塊嚴絲合縫。更詭異的是,女嬰的胎記與李逸塵心口的麒麟紋組成完整的太極圖,周圍環繞著李白《古風》的詩句:“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她爹孃去哪呢?”三人疑惑不已。到他們知道,這場跨越三百年的血祭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