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微微一笑,“翹首耳。”

便也是在此時,守在前殿的侍女已是匆匆過來,站在廊下躬身道:“稟太後娘娘,皇後娘娘求見。”

太後手上動作一頓,道:“讓她過來吧。”又是回身喚道,“景蘭……”

景蘭姑姑跟隨太後多年,只福身退下又是著人添了張軟凳過來。

懷瑾眨了眨眼也沒說話只轉身避進了後殿,隱在重重帷幕後頭,轉眼便瞧見那位皇後娘娘領著貼身的兩位宮女過來了。

這位皇後娘娘乃世族之女,一身淺紫色的折枝堆花長衣,外頭披著杏黃色的團花如意紋的鬥篷,全套的赤金紫晶頭面,端的是大氣雍容溫柔典雅的樣子。

永興帝元後蕭氏,單名嫣,原太子正妃,蘭陵蕭氏嫡女,瑤城長公主伴讀。

這位皇後娘娘行至廊下笑道:“臣妾請母後金安。”

太後一笑,“坐吧。”

皇後只在下首坐了,“今兒個日頭不錯,母後也是好興致。”

太後只端了盞丁香熟水喝了,笑“小廚房新做的,你也嘗嘗。”

皇後曉得太後的性子,若說這位太後娘娘在先朝尚且耐煩同他人明槍暗箭顛來倒去的兜圈子說話,而今卻再是不耐的了,抿了一口手邊的熟水,只笑道:“母後處的東西自然是好的。”

“此番過來叨擾母後,卻是因著那纈芳宮。”皇後一頓,又道“方才宮人前來回稟,今兒個一早,那纈芳宮裡有三位新秀竟是悄沒聲兒地出了宮苑到上林苑去了,正是巧的遇著了慧妃妹妹,這不慧妃妹妹已是做主撂了牌子傳送回家了。臣妾過來就是為著這事兒同您說一聲。”

懷瑾在帷幕後聽著了,眨了眨眼,她原以為那柳慧妃會先回了皇後,讓她做主,卻不料竟是這般的……胡鬧?畢竟,這位慧妃娘娘手上並無宮權……

太後那雙桃花眼一閃,道:“先帝同哀家當年改制,便是為著‘德行’二字,既是如此,撂了牌子也好。”

皇後頷首,不論是陷害還是有意,這三人算是廢了,宮裡最不缺的就是看不清身份地位的人,還未進宮便敢視規矩於無物,真不曉得這到底是笨還是蠢了。

“臣妾曉得了。”皇後溫聲應下,又是陪著太後說了幾回話這便是告辭離去了。

瞧著皇後走了,懷瑾方從殿裡出來,她素來聰慧,也是曉得自家母親的意思,母後不贊同她插手後宮事務,卻也希望她能懂得更多的手段,畢竟她不可能永遠留在宮中,她也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母後以及三位兄姊的庇護之下,終有一日她會飛離皇城,獨面風雨。

“想來你是遇著她們了的。”太後道。

“是!”懷瑾點頭倚在太後身邊坐下道,“今兒個先在松風亭吃了回茶,巧巧的遇著了。”

於是太後便笑,“懷瑾一直很好。”她轉頭對著司錦道,“將節禮單子取來。”

“是!”司錦輕聲應了。

瞧著司錦將一冊菲薄的單子取了來,懷瑾便是接了過來,低聲念著禮單,待到她唸到:“玉照慧妃……金桔一盆、玉雕桂花擺設一件……”

太後緩緩抬了手道:“金桔與玉雕桂花的襯墊裡子換成粉色珠光緞。”2

懷瑾便是拿過一旁添漆小盤上的小巧狼毫,蘸了墨依著太後的意思在旁批註了一小段。

寫的好了便是交還給司錦讓她做事去了,懷瑾在陽光下愜意的眯了眯眼眸,笑道:“女兒受教。”

太後伸手揉了揉她的發心,“哀家的小懷瑾啊,也是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