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咱們準備拿出多少錢來,給《頭文字c》來做推廣?”

張亮來到劉浪辦公室,問道。

劉浪正在玩吃雞,本來他的技術就菜,被張亮這麼一打岔,頓時被人爆頭。

把耳機一摘,劉浪鬱悶的看向張亮。

作為海浪娛樂現任總經理,如果是小錢開支,張亮完全可以自己做主,需要問劉浪的,肯定是大額開支。

“咱們的電影發行不是交給中影了嘛,只要出人配合他們進行點映和全國路演不就行了?”

點映,就是影片上映前小規模播放電影,進行宣傳。

路演,是劇組主創人員跟著到處跑,舉行見面會等。

明星再配合著出點各類新聞,其目的就是博眼球,製造轟動效應。

而對電影院放映方來說,點映後也能預估此片的市場反映,能大概預估觀眾會不會買賬,從而決定影片的排片量。

發行公司是直接從票房中分賬的,根本不需要製作方給他們錢。

根據國家規定,一部電影的總票房出來後,首先除去3.3的營業稅和5的電影專項基金。

剩下的錢,影院分到57,影院從裡面拿出25給院線管理公司。

投資方分回來43,從裡面拿個46給發行方作為發行代理費。

這個代理費的比例差的很大,取決於很多因素,但是有王宏偉的居中介紹,中影應該不會做什麼出格的事情才對。

“老闆,我說的不是正規的那些開支,是買票房和返點這些。”

經過張亮的介紹,劉浪才知道,這裡面的水深著呢。

同一時間上映多部電影,影院為什麼要給你排黃金時間,要多給你排場次,難道就因為你的臉白嗎?

現在不少出品方,自己出錢購買大量電影票,再以低價售賣和贈送的方法把電影票給觀眾,不僅能排擠同期上映的競爭影片,還製造了高票房的假象,這種方法稱為‘買票房’。

返點,就是出品方為了巴結影院,把本該屬於自己的43票房分賬,除了給發行方之外,再自動讓利分成點數返還給影院,使其在排片的時候給自己的影片更多的場次。

“現在買票房和返點已經成為普遍做法,像是上次朋客傳媒為了他們的新片,一次就拿出五千萬,用來在全國各地買票房,”

張亮見劉浪沉思不語,進一步說道:“現在朋客傳媒都被老闆買下來了,您要是不信,可以去問問。”

據張亮介紹,一般是出品方把這個錢打到發行公司賬上,發行公司在全國各地的上百個工作人員再到各個城市和影院或者院線談,直接一手交錢一手交票。

票發出來,雖然有沒有到達觀眾的手中是個未知數,但數字已經計入票房總數,該片的票房起步數就變成了5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