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楊素大捷的訊息很快傳進了大興,當今聖上龍顏大悅,但如果說楊素的勝利帶給京中貴人的是喜悅和新一輪的算計靈感的話,楊拓的勝利則讓他們多了一些驚悚之感。
二十餘人和上萬軍隊,需要什麼樣的計謀才能夠挽回劣勢?又或者……
“難道他真的有天神相助嗎?”當今的靠山王,同樣也是一方名將的楊林在收到訊息後喃喃道,他的身邊坐著他特意請來的客人——楊素的同門楊義臣,同時他也是在楊素南征北討時代替他教導楊拓的人。
“靠山王如果要這樣理解,也不算是錯。”楊義臣笑著說道,只是如果細細觀察,便能夠瞧見他眼中有著些許凝重擔憂之色。
“先生何必如此賣關子?”楊林故作不滿道,“莫非擔心我楊林是那種亂傳閑話之人不成。”
楊義臣大笑著說了兩句“不敢”,正色道:“那楊拓生來便是天生神力,不論多麼複雜的武學、道術都是一點就透,能有如此成就也不算是奇怪。”
“原來如此。”楊林注意到楊義臣對楊拓直呼其名,感到有點奇怪,但也沒有多問,只是另提了個他認為最緊要的話題,“我聽說前幾日陛下又急召禦醫入宮,據說他龍體又不爽利了。現如今,陛下年事漸高,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了,晉王之威望幾乎是無可撼動,太子居於下風,他亦希望有所作為,只是這擋在路上的大石中亦有……楊素的名字。”他這番話不知犯了多少禁忌,但楊林是聖上楊堅的兄弟,就算有人恰好聽見了這話要居心叵測地告他的狀,也得仔細掂量一下。畢竟對於旁人而言,“聽聞”二字已足夠,但對於楊素,若無他親筆寫下的文字休想在楊堅面前定他的罪,若真有人貿貿然行事,不把自己牽連進去就不錯了。
一年前,楊堅不滿太子楊勇,將他的太子之位廢了,而改立楊廣為皇太子,如今兩人地位並無改動。但此時楊林卻仍稱楊廣為晉王,稱楊勇為太子,其偏向似乎已經昭然若揭。
然而楊義臣心裡明白,這態度也只會停留在“態度”的層面而已,很有可能永遠落實不到行動上。但他同時也知道,如他這般瞧不上或者說意識到楊廣的危險性的人在朝中只是少數,他有必要爭取每一份力量。
“楊素向來覺得太子無用,卻不知道狡猾加上殘忍比無用更可怕。”他平穩地說道,“楊拓對楊素言聽計從,只怕他會成為晉王殿下最可怕的武器。”
“如果當真如此,太子殿下不就危險了嗎?”
“請靠山王不必擔心。”楊義臣沉著說道,“昔日在教導楊拓時,我只教了他我所習得的一半本事,而我的另一半本事將傳給一位正直之人,他會成為楊拓的剋星。”
“如此便是再好不過了,只是先生動了這般手腳,那楊素莫非瞧不出嗎?”
“我與他雖然師出同門,但所學皆是不同,更何況我只是漏教,又不是錯教,他又如何能瞧得出?”楊義臣回答道。
楊林嘆了口氣,道:“話雖如此,楊素終究還是個狠角色。”
“但他並非是不可戰勝的。”楊義臣說道,“我日前見過楊素長子楊玄感一面,他對於晉王無甚好感,對他父親的決定也甚是不解。若是有他相助,想來太子的勝算能多一些。”
“此話當真?”
“當真。”
楊林面色稍緩,舉杯道:“既然如此,便助太子能早日得償所願。”
楊義臣亦是舉杯回應。
這一場招待賓主盡歡,待楊義臣離開後,楊林將自己一幹義子招來,將方才與楊義臣的一番對話又同他們說了一遍,言語間對楊義臣多有贊賞之意,隨後他向眾子詢問他們的看法。
理所當然的,他等來了一番附和之詞,雖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楊林還是感到有些失望,忽然,他注意到自己義子中年紀最小的楊碩臉皺成一團,似乎極不高興的樣子。
“碩兒又有什麼看法?”楊林問道。
今年不過五歲的楊碩有模有樣地行了一禮,毫不掩飾自己不悅之情地說道,“碩兒不喜歡那位楊先生。”
“哦?這又是為何?”楊林沒有發怒,只是饒有趣味地追問道。
“碩兒也聽說過楊拓的事,他打敗了陳國軍隊,保護了大隋百姓,他是大隋的英雄。”楊碩的聲音奶聲奶氣,但他所說的內容卻是鏗鏘有力的,“那楊先生教楊拓本事的時候藏了私,碩兒年紀雖小,卻也知道本事越少,在戰場上就越危險,楊先生怎麼能這樣做呢?”
他這話雖然有些幼稚,對問題的看法也太過單純,但楊林卻頗為贊賞這小子的耿直性情,當下哈哈大笑,賞給楊碩一柄做工精細的短刃,也不忘叮囑他小心把玩,莫要傷了自己。隨後,他便將他打發去練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