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帝號(三)(第2/2頁)
章節報錯
當值的御史史祿,眼見嬴政的面色有些難看,不得不站出來阻止這些高傲的博士:“大王召集朝會,乃是為了議帝號,你等既然不認同襄侯、高武侯提出的尊號,可能拿出自己的尊號來?”
史祿的腳步停在孔門後人孔鮒的面前,靜靜的恭候著。
儒家為顯學,各大戰國的儒生,均奉孔子為祖師。孔子的嫡系子孫,身上自帶家世光環,人人都會不自覺的給三分尊重。
“三代聖王,曾於泰山封禪,感悟天命。泰皇、泰山,天命有所牽連。鮒以為,大王可東行泰山,舉行封禪,祭祀上天,進位泰皇。”
嬴政稱後,還是稱帝,孔鮒並不關心。儒家子弟的心裡,口口相傳,古代曾經舉行的封禪大禮,具有異常神聖的虔誠地位。
齊魯之地,泰山聳立於山東,睥睨天下。雄俊的泰山,在儒生心目中,無疑跟天命具有某種聯絡。
“封禪之禮,只有得到天下人認可的聖王才能舉行。吾觀之,大王行之以力不以力,以兵威摧折天下,當不得聖王,何能舉行封禪大禮?”
孔鮒的話一說完,博士們的話題,又偏離到封禪的話題上。
山東來的儒生,特別是齊魯之地的儒生,一向自視甚高,開口必說三代以來,崇尚古代聖明賢王堯舜禹。儒家子弟認為,除了遵行禪讓的堯舜禹以為,往後的歷代國君,只有湯武尚可,五霸還行。
至於春秋戰國以來的國君,就差臉上沒有明寫著昏庸二字了。
博士議政,其事不成。
蒙恬心中苦笑不已。
秦國平定山東六國,徵召當地的知名大儒,出任秦國博士。曲阜的孔鮒,還是蒙恬坑蒙拐騙,強行遷到咸陽來的。
嬴政本來的計劃,希望借用儒生的名士聲望,吸納山東的人才,逐漸統合列國,實現真正的天下歸一。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剛剛經歷過春秋戰國以來的百家爭鳴,各家學派的觀點,相差很大。短時間之內,很難達成共識。
秦國的政策,沒有共識的倫理基礎,很難得到山東六國之人的認同。
可以說,嬴政與山東博士的決裂,從今天的朝會開始,就隱隱埋下了裂痕。
更漏的水滴聲,仍然滴滴答答的想著。只不過,這個時候,似乎所有的人都沒有心情再去關注殿中的更漏。
“大王,議帝號的事,何其重大,諸位大臣、將軍、倫侯、博士,一時半會兒,不能仔細思量。”
蒙恬跽坐而起,朝眾人作揖:“等朝會結束之後,大王可讓眾位大臣、博士,查考古代典籍,提出自己的主張,透過奏書的方式,上奉於大王面前。選出幾個合適的尊號備選,等下一次朝會時,再做決斷。”
真是開會的人越多,越討論不出什麼個東西來。
很可能,嬴政還沒有充分發揮中央政治局的優勢,先提前商量好結果,再拿出來供大家討論。如此則會減少太多的爭論。
喜歡大秦將魂歌請大家收藏:()大秦將魂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