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拜見韓非(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統一天下容易,凝聚共識難。
朝會中發生的風波,隨著上朝的大臣迴歸府邸,訊息迅速傳遍咸陽城。
“大王統治秦國土地,稱秦王,現在兼併山東六國,仍然稱王,確實不能彰顯大王的成功。”
秦人得知嬴政議帝號的舉動,紛紛表示贊同,開始開動腦筋,想出一個驚天動地的帝號來。
“李由,這段日子,不用再去鑽研律令。好好查考典籍,仔細想想,有沒有比‘泰皇’還要尊貴的稱號?”
回到家中,李斯叫來長子李由,扔給他一卷竹簡。
“韓談,你平常喜歡看書,快替本公子好好想想,有沒有什麼尊號,能讓王兄滿意?”
子嬰長期呆在宮中,與嬴政一同長大,多少清楚嬴政的習慣。
泰皇的尊號,不可謂不貴。既然嬴政諭令群臣,繼續論議,並未將尊號確定為泰皇,子嬰可以肯定,嬴政對泰皇的尊號,並不滿意。
“叔孫通,你腦子靈活,素有急智,給為師籌謀,可有合適的尊號?”
孔鮒回到博士府邸,命人傳來叔孫通,師徒二人,兩相照面,仔細商量。
內心深處,孔鮒不願意在秦國入仕,只是為蒙恬所迫,不得已到了咸陽。
既來之,則安之。
秦國統一天下已成既定事實,秦王嬴政徵召山東的儒生為博士,孔鮒心裡想著,怎麼樣才能為儒家爭取更多的利益。準確的來說,是為曲阜孔門學說為代表的儒家學派爭取更多的利益。
······
秦國官府沒有正式發出號召,可自從朝會結束後,不論是公卿之家,還是普通黔首,所有人的注意力,統統集中到了帝號之上。
蒙府內,蒙恬的思緒,沒有怎麼關注帝號。
皇帝的稱號,落在兩千多年後,婦孺皆知。滿屏的古裝劇,皇上皇帝的叫著,連不識字的老人都曉得,中國古代,皇宮裡住著皇帝。
蒙恬心裡知道,嬴政會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號為“始皇帝”。為難的是,蒙恬該怎麼提出皇帝的稱號,而不過分引起他人的注意?
朝堂上,王綰等人晉尊號“泰皇”,嬴政或許已經想好了“皇帝”稱號。這個稱號,不能由嬴政自己說出來,需要有人首先提出,嬴政再表示贊同,這樣就不會顯得過於獨斷。
這樣的任務,一直以來,李斯完成得很好。只不過這一次,李斯不能脫去楚文化的影響,沒有想明白嬴政的心思。
嬴政想要的是帝號,而不是天皇、地皇、泰皇。
“來人,備馬,去咸陽學室。”
想來想去,蒙恬決定去見一個人,最好由他出現上尊號,絕對會令嬴政滿意。
咸陽城內的街道,路面寬闊,乾淨整潔,沒有隨處可見的汙水,也沒有漫在路面的汙水。秦律規定,隨處傾倒垃圾,會罰為城旦、鬼薪。
這條律令,源自商代。商鞅變法的時候,規定“棄灰於道者黥”,後來秦人覺得處罰過於嚴重,才城旦、鬼薪。饒是如此,城旦、鬼薪也不是一件輕鬆的活計。
古代社會,人口稀少,官府沒有那麼多金錢和人力進行城市市容整治,更多的靠黔首自覺。秦律施行這麼多年,秦人從小習慣了,後來人很少因為亂倒垃圾而受到處罰。
秦國學室,不瞭解的人,可能以為就是一處小小的房間。真正來到學室,才會發現,咸陽的學室,佔地近五十畝,寬闊莊重的大門,整齊厚重的院牆,隱隱約約傳來誦讀之聲。
蒙恬恍然有回到後世學校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