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五銖錢(第2/2頁)
章節報錯
烏懷的反應這麼大,程邈顯得有些不自信。
“哈哈,程邈不用感到惶恐。”蒙恬擺手笑道,“我始終相信,越是簡單實用的東西,越是能夠長久流傳。倉頡造字以來,先有甲骨文,後有金文,再有大篆,到小篆。文字流傳的過程中,不斷簡化,變得更加實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代替小篆的字型,不是什麼難以接受的事。”
秦國兼併天下後,在李斯的主導下,推行統一天下的各項制度。這些措施,一時間顯得有些急切,但蒙恬不得不承認,秦國推行的制度,能夠長久沿襲,獲得“百代皆行秦代法”的成效,跟秦國制度的內在合理性脫不了關係。
以統一文字為例,秦國的小篆,比山東六國的文字辨識度高,書寫容易。此後出現的隸書,書寫更加簡便,形態優美,符合人們的審美,寫起來更加省力。
這樣的文字,自然能得到人們的普遍使用。
蒙恬鑄造的五銖錢,外圓內方,外觀優美,用銅少,鑄造簡單,佔用空間小,攜帶方便。契合人機舒適的原理,可以預見的是,外圓內方的五銖錢,比列國鑄造的錢幣,要更加優人一等。
“程邈,你發明了什麼字型?寫出來給大家瞧一瞧。”
蒙恬絲毫沒有堅守秦小篆的自覺,反而對即將新出現的字型,隱隱有些期待。
“我這就寫給武威侯查驗。”
蒙恬的態度,不似乎作偽,程邈感到大為安心。
片刻過後,早有鑄幣坊的奴婢,端來筆墨,擺開一片方形的楊木板。
秦漢時的竹簡,有的用竹子製成,有的則用木片製成。秦國的官員,平常書寫打草稿,不會用串成的竹簡,而是用厚厚的木板。
寫完後,用削刀颳去,還能繼續寫,不至於太浪費。
生產力低下,逼得人們不得不想方設法節約一點。
程邈伸出右手,拿起毛筆,蘸上墨水。目光緊緊的盯著楊木板,全神貫注,手腕連連揮動,片刻之間,楊木板上出現了四個嶄新的黑字。
這四個新字,字形寬扁,橫畫長,豎畫短。顯得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帶有小篆的痕跡,卻與小篆又大為不同。
僅僅看了一眼,蒙恬心裡瞬間明白了。
後世的隸書,就是眼前的這個程邈發明的。
“天圓地方,這樣寫出來,果然別有一番風味。”蒙恬讚歎道。
“是啊,比起小篆,確實更加容易識別。”烏懷手裡抱著楊木板,拿在眼前,細細的欣賞,越看越有味道。
程邈善於書法,小篆寫得極為優美。以他的筆力,寫出來的隸書,若是傳到後世,歷史地位還要在極大書法名帖之上。
要不要趁著這個機會,讓程邈抄寫古代典籍,然後埋藏起來,留給後人。
突然,蒙恬心裡升起了這個想法。
喜歡大秦將魂歌請大家收藏:()大秦將魂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