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拜見韓非(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悝身為魏人,趕上一代明君魏文侯,得到重用,成功變法。
吳起出自衛國商賈之家,存著“不為卿相,誓不還家”的心志。晚年遠走楚國,主持變法,何其壯哉悲哉。
商鞅乃是衛國庶公子餘脈,早年投身魏國相府。不忠於魏,只為實現心中變法之志。
上天對韓非,有些不公,讓他出生於韓國王室之家,給了他愛國情懷的羈絆,不能如先輩法家之士,輕裝上路,投奔他國。
太陽漸漸的偏轉向南,登上天空的高處。陽光順著開啟的大門,照射進有些昏暗的房間,驅散裡面的涼意。
韓非偏轉過頭,望著耀眼的陽光,心中驀然升起一陣暖意。
秦國攻滅韓國,並沒有在韓地製造太多殺戮。韓國的宗室公子,只要不與秦國為敵,做一普通富家翁,綽綽有餘。
亡其國,存其身,這樣的結果,已經算是相當不錯。
韓國當年攻滅鄭國,數次大戰,流血不可謂不多。
“蒙將軍,我倒覺得,你不去研習縱橫之術,當真浪費了你的這張口。”
韓非喝了一口水,稍稍打起精神:“你今日前來學室,不知所謂何事?”
見韓非不再一副找死的模樣,蒙恬沉吟著,仔細斟酌語言,向韓非介紹朝會上議帝號的情況。
“泰皇?古有泰皇,那也是曾經有過的,不好。”
聽到秦國群臣認為“泰皇”最貴,韓非連連搖頭。
“那群儒生,讓他們吵架還行,議事,能議出個什麼東西來。”
韓非毫不掩飾對儒家的鄙視。在他的著述《五蠹》中,更是明確寫道: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儒生言必稱古,議事則從堯舜禹說起,比較則以湯武之道。大王徵召他們為博士,以後可有好受的。”
“以韓子看來,大王需要進位什麼尊號為好?”
蒙恬趕緊阻止韓非繼續說下去。俗話說,文人相輕,法儒兩家,互相看不對眼,真損起來,得等到太陽下山。
蒙恬打定主意,韓非這樣的人,可為智庫,不能為幹才。
思想太過偏激,口頭不留情。
“古有三皇五帝,三皇的傳說,太過虛無縹緲。五帝的功業,多為後人穿鑿附會。世道時刻變化,古未必如今,今則易勝古。以吾觀之,莫如取‘德過三皇,功過五帝”之意,並而取之,稱為‘皇帝’······”
喜歡大秦將魂歌請大家收藏:()大秦將魂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