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得勝還朝(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梁城內的死屍,務必盡數找出來,妥善掩埋。”
魏假投降,城內的魏軍,接到魏王旨意後,紛紛放下武器。蒙恬麾下的秦軍,大舉入城,眼見大梁一片狼藉,心有慼慼焉。
“城內倖存的黔首,安排到難民營,每日給些口糧,記得別讓他們隨便喝冷水。”
秦軍士兵也是人,非是鐵石心腸。戰場之上,可以如狼似虎。戰事結束之後,目睹大梁倖存黔首的悲慘境況,心裡不免有些同情。
秦國與魏國,相互征戰兩百多年,魏國割讓了不少土地與秦國。商鞅施行徠民之法的時候,魏地的無地黔首,攜家帶口進入秦國的,不下十萬。
同為華夏文化圈,秦國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學習的是魏國的文化與制度。
內心深處,秦人認為與魏人屬於同族。
秦軍領受蒙恬的命令,沒有絲毫心理上的障礙。
魏假投降後,王賁派人押送魏假回營,對大梁的善後事宜,絲毫不敢興趣。
按王賁的打算,大梁已毀,乾脆任其自生自滅,消失在歷史的煙塵中。
蒙恬沒有拯救大梁的想法,只是城內死於洪水的屍體,始終讓他放心不下。
善後的事宜,進行得有效不穩。親眼目睹秦軍的軍榮,大梁人相當配合秦軍的行動。
秦軍沒有像傳說中那樣斬首奪功,而是引導他們進入軍營,能喝上一碗熱騰騰的稀粥。不少大梁人的心裡面,五味雜陳。
城破之前,魏國的謁者,可是稱秦人乃不知禮儀的虎狼,濫殺無辜,奸女,無惡不作,就差沒有吃人了。
面對施捨稀粥的秦軍,魏人感到有些唏噓,又有些無所適從。
“將軍,大梁還有希望復甦嗎?”
安頓好城內的難民,魏人的情緒基本穩定,一顆心吊著的荊蘇才算完全放鬆下來。
“魏國曾經身為中原的第一強國,繁華的大梁,給了魏人太多難忘的記憶。只要大梁仍然存在,魏人的心裡面,就會仍然存著念想。”
蒙恬望著殘缺的大梁,目光悠悠,感嘆曾經引領風華的大梁,即將成為考古中的沒落古都。
秦國沒有興趣耗費錢財重修大梁城。
“只是留著這片廢墟,魏人的心裡面,怕是存留著恨意。”荊蘇的眼裡,閃過一絲擔憂。
“那就要看咸陽怎麼施政了。”
蒙恬收回目光,投向難民營內,披著粗布衣衫的魏人,面容蕭索,神情落寞。
現在魏人面對秦軍刀劍,朝不保夕,一碗稀粥便能讓他們安靜下來。
等到危險過去,沒有性命之虞,回憶起魏國逝去的榮光,心裡面燃起恨意,也不是不可能。
前世的時候,蒙恬曾經到過圓明園的廢墟。置身殘垣斷壁,腦海裡浮現過火燒圓明園之前的景象,心裡既恨滿清韃子政府的無能,也對侵略者產生了滿腔怒火。
秦國志在統一天下,秦軍的兵鋒,所向披靡,收穫了大片的土地、黔首和財富。
但與此同時,本來矛盾重重的山東六國,滅國之後,所有人的恨意,統統聚焦到了秦國。
秦國收穫了天下,也成了天下人之敵。
蒙恬感嘆第一個吃螃蟹人的艱難,秦國現在所走的道路,與周禮為代表的封建思想比起來,無異於離經叛道。
借用後世的話來說,秦國統一山東六國,兼併天下,本就是一場顛覆舊制度的革命。
“無論如何,統一的道路,總需要有人去走,哪怕收穫山東六國的仇恨,也不能退縮。”
······
蒙恬指揮秦軍清理大梁,打掃戰場的同時,東城大營的王賁,剛好收到了來自咸陽的諭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