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親政後,開始大舉攻伐山東六國以來,只有趙國的李牧,給秦軍制造了足夠的麻煩。

戰場之外,燕國太子丹派出的刺客荊軻,當著秦國君臣的面,舉著徐夫人匕首追逐的場景,才真正讓嬴政經歷了一番險之又險的生死關頭。小的時候,從趙國返回秦國,路過大荔,遭遇刺客刺殺,也沒有給嬴政心靈上的巨大震撼。

那個時候,前後皆有武士護衛,而荊軻刺秦王的時候,暴起發難,大出秦國君臣的意外。如果不是因為荊軻武藝稀疏,或許姬丹的圖謀真的會得逞。

秦王嬴政十七年,日子尚是歲首,寒風料峭,但時而飄來的風雪,仍然掩蓋不住咸陽城洋溢著的喜意。

“王老將軍攻滅趙國,此番於易水河畔大敗燕軍,追亡逐北,逼得燕王喜逃亡遼東,不得不乖乖奉上姬丹的人頭,真乃國之良將也。”

“王老將軍大敗燕軍,手下的將領中,李信統領的車騎部隊最為出彩。長驅直入,一日行軍超過了百里,甚至趕到了燕國敗軍的前面。”

“可不就是,李信親自進軍遼東,帶回了姬丹的人頭。”

“這下子,秦國將門可就會三足鼎立了······”

上朝的時候,群臣三三兩兩的站到一起,交頭接耳。

左丞相熊啟的身邊跟著一些人,多來自南邊的楚地,或者說祖上有楚人的血統。

廷尉李斯的身後,簇擁著秦國的本土大臣。嬴政下達逐客令的時候,這些人推波助瀾,李斯明確反對逐客,只是沒有想到,李斯站穩腳跟後,卻和這些人的政治立場較為接近。

李斯所主張的法家思想,頗為山東之人所不喜,反倒是自幼接受商君學說的秦國本土大臣,能夠接受李斯的政治觀點。

御史大夫王綰領著御史府裡的御史,沉默的走在一旁,與大臣們若即若離,保持著距離。御史大夫掌監察之職,不可與大臣們走得太近。

陽光刺透雲層,灑在落雪之上。雪花漸漸消融,散發出陣陣寒氣。

蒙恬轉過身子,面朝太陽,面色如常,平靜的等候在一旁。大臣們的議論,聽在蒙恬耳中,彷彿只是蒼蠅飛過一般。

“大王駕到!”

巳時初刻剛過,嬴政的步輦緩緩出現在眾人的眼中,落在高高的臺階盡頭。

待嬴政於王座上坐定後,新任的中庶子趙高,躬身退後,下了九級臺階,扯著嗓門,高聲呼喊:“將軍李信,攻伐逆燕,得誅姬丹,甚慰軍心,準戎裝進殿!”

“多謝大王!”

早已守候在宮門外的李信,這時正準備卸下腰間的青銅寶劍,聽聞秦王准許他戎裝進殿,不由得倍感自豪。

遼東的冰天雪地裡摸爬滾打一番,總算得到了秦王的認可。

蒙恬站在臺階的中間位置,居高臨下,見李信手裡捧著一個木盒,趨步而來,虎虎生風。

李信手裡的木盒,沒有頂蓋,裡面盛著的物品,落在高處群臣的眼裡,一目瞭然。

輕微寒風吹過,木盒裡首級的頭髮,隨風搖曳,好似風中搖動著的小草。

得知嬴政遇刺的經歷,李信不敢在嬴政面前玩什麼驚喜,索性一開始就展現得明明白白,沒有藏著掖著。

獲得姬丹的首級後,李信派出信使,火速趕回咸陽。嬴政早已得到姬丹身首分離的訊息,但他仍然下旨為李信舉辦了盛大的凱旋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