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坐牢的韓非(三)(第2/2頁)
章節報錯
進入戰國,主動兼併他國,取得重大勝利的國家,成功躋身戰國七雄,而失敗的國家,則成為了七大戰國的盤中餐。
“戰國大爭之世,以力取勝,勝者為王,蒙將軍倒是看得明白。”
韓非躺在榻上,望著有些漆黑的屋頂,沒有正面回答蒙恬的問題。他潛心研究法家學說,對於法家的霸道思想,從心底裡贊同。
鄭國常年遭受晉楚兩國蹂躪,國家疲敝。韓氏立國後,迫切的想要鄭國這塊地盤,而鄭國剛好實力弱小,抵不住韓國的進攻。說起來,鄭國還是姬姓國呢。
每每想到此處,韓非的心裡就倍感痛苦。秦國攻滅韓國,兼併天下,符合他心中的學說,但落到實處,韓非卻主張存韓,不也矛盾乎。
“司馬法有云,滅其國,愛其人,滅之可也。秦軍攻滅韓國,秋毫無犯,韓國宗室得存,韓子為何始終耿耿於懷呢?”
李斯主張剷除諸侯宗室宗親,不是沒有他的道理。山東六國,立國幾百年,各國宗室在民間仍然有相當大的號召作用。天下一旦有事,這些宗親,就會被抬出來作為旗幟,登臺露面。
秦末動亂的時候,各支叛亂的隊伍裡,時常見到韓王信、魏王咎、齊王田榮的名字。這些人能夠活著,得多虧秦人沒有對他們進行清算。
如果秦國當真按照李斯的提議,清除這些六國宗室,快刀斬亂麻,倒是會少了許多麻煩。只是經過罪不株連思想教育的蒙恬,實在無法違背本心去支援李斯。
“韓子見察深明,心中應當明白,以秦國目前的態勢,天下當歸於一的理想,不久就會出現。”
蒙恬揮手劃了一個大圈,從北到南,從西向東:“百家爭鳴以來,天下歸於一,乃諸子百家共同的夢想,眼看現在就要實現了,韓子卻自絕於天下,自絕於天下黔首,蒙恬竊以為,韓子跟儒生一般迂也。”
“不要拿我和儒生相提並論。”
韓非睜大了眼睛,對著蒙恬怒目而視。
韓非平生最看不起儒生,說他們只知道搖唇鼓舌,卻拿不出實際解決問題的辦法。孟子會見梁惠王的時候,梁惠王虛心求教讓國家強大的辦法,孟子卻指責梁惠王一心求利,心中不懷仁義。
口中的仁義,說破了天,能阻止別國攻打,能富國強軍嗎?韓非著書的時候,毫不客氣的把儒生列為五蠹之一。天下的儒生,看到韓非寫的文章,自然對他口誅筆伐,雙方互相看不慣,視同仇讎。
“儒生自然不能和韓子相比。”
蒙恬笑了笑,韓非的性子,適合作為學人,真的不適合從政。
張良愛好黃老之學,見蒙恬在韓非面前貶低儒生,也不出言反駁。這個時候,儒家還沒有取得意識形態上的統治地位,只有齊魯之地,更為盛行。
後世開政協會議的時候,原先國民黨內的不少元老,不顧艱難險阻,積極北上參加政府的構建。韓非潛心研究法家學說,集大成於一身,蒙恬不相信,韓非沒有參與構建嶄新國家的念頭。
想到這裡,蒙恬掏出了懷中的地圖,展現在韓非面前:“秦國東出函谷,兼併六國,六國沒了,秦國又何嘗沒有變化呢!七雄合併而成的國家,已經不是單純的秦國,而是一個嶄新的國家。這個新的國家,彷彿初生的嬰兒,該接受怎樣的學步,韓子的心中,難道就沒有任何的想法?”
喜歡大秦將魂歌請大家收藏:()大秦將魂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