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屠城為下(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
朝堂之上,眾人意見不一。秦地的大臣,對桓齕的屠戮,沒有什麼惡感。山東來的大臣,普遍不贊成屠城。
雙方爭執不下。
“李斯,你的意見如何?”
嬴政坐在王座之上,大臣們的意見,入了他的耳,他更清楚大臣們的品性了。最近,他正在讀從山東流傳過來的法家著作,書裡提到,為君者,不可貿然展現內心的想法,得讓臣下先說出來,明辨忠奸。放眼望去,滿朝大臣,只有廷尉李斯、國尉魏繚、丞相隗林沒有說話。
隗林年紀大了,頗有行政之才,卻不善言辭,下筆沒有文采,不符合儒家學而優則仕的用人理念。嬴政心裡明白,隗林可以完成他交代的任務,卻不適合朝堂上的爭論。
魏繚能成為秦國國尉,多虧了蒙恬引薦,為了避嫌,嬴政沒有難為他。
新任的廷尉李斯,口舌犀利,文采一流。一篇《諫逐客書》,傳唱天下,迅速在秦國政壇崛起。儘管李斯的施政能力值得懷疑,但不可否認,李斯拿捏政策的能力確實一流。
“法任而國治,蒙恬、桓齕相爭之士,一斷於法而已。”
李斯走了出來,施了一禮,平靜的回道。他面上平靜,內心已經起了些許波瀾。
朝堂之上,李斯一直主張率先滅韓,等滅了韓國,當年仗著公子身份,在他面前展現優越感的那個師弟,還不是一樣淪為庶民。與之相反,蒙恬支援魏繚斬斷山東之脊,削弱趙國的戰略。
魏繚制定的戰略,先透過幾場大戰,徹底消耗掉趙國的有生力量。等秦軍開始大規模發動滅國戰爭的時候,趙國就沒有了組織合縱的能力。只是魏繚沒有想到,甚至很多人都沒有想到,前線的王翦大軍,多了蒙恬這支北方來的生力軍,徹底的加速了滅趙的戰局。
王翦平定代地,生俘公子嘉,傳回報捷的訊息,肯定了蒙恬大膽突擊的表現。
現在,趙國已滅,韓國嚇得瑟瑟發抖,聽說即將派一個宗室公子前來稱臣,這不是打了李斯的臉嗎?
李斯主張,韓國靠近三川郡,宛若秦國身上的毒瘤,若是滅趙僵持日久,關中空虛,韓國效仿滅智伯的往事,偷襲咸陽,不是沒有成功的可能。
這顆毒瘤,會不會發生作用,李斯心裡也不敢肯定。只是趙國滅亡後,韓國失去了庇護,很快也會亡國。
不過,不能首先攻滅韓國,李斯心裡還是有些彆扭。
“一斷於法?”
嬴政盯著一臉坦然的李斯,心裡已經有了主意。
“寡人雖然痛恨邯鄲人,卻沒有屠戮邯鄲的想法,只是那些參與屠殺寡人母家的邯鄲人,寡人卻不願意放過。”
嬴政這樣想著,對桓齕自作主張的屠殺行為,感到非常不滿。桓齕這樣一番殺戮,當年滅他母家的邯鄲人,喪命不少,他也就沒有了親自復仇的快感。
據潛伏山東的間諜傳來訊息,當年嬴政、趙姬居住的巷子,血流成河,染紅了街道,怕是沒有幾個活人了。
“可惡的桓齕,當年臨街的老嫗,時常接濟寡人與母親,沒想到,寡人還來不及報恩,就死在了桓齕的手裡······”
喜歡大秦將魂歌請大家收藏:()大秦將魂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