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將軍追擊李牧直至代地,公子嘉要求與匈奴結盟,共同對付秦軍,李牧不同意,公子嘉殺李牧,奪其軍,後為王老將軍所敗,公子嘉遁入塞外匈奴之地······”

邯鄲城內的秦軍大營,鐵皮的火爐內,炭火熊熊。中軍指揮所之外,雪花紛紛灑灑,內裡卻有濃濃的暖意。蒙恬一邊給酒斛斟滿燙得熱乎乎的邯鄲酒,一邊聽荊蘇彙報最新的情報。

李牧參軍以來,一直在跟匈奴作戰,採用疲敵之計,創造了運用步兵團殲滅匈奴十餘萬的經典戰例。公子嘉想要藉助匈奴的力量,從政治的角度而言,並沒有什麼大錯。

隋末戰亂,李淵為了奪取天下,尚能投靠突厥,彎著腰稱臣。

只是戰國時期,華夏人對於尚為蠻夷的少數民族,存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想法。趙國代地靠近匈奴,匈奴人時常寇邊,掠搶人口牲畜,內心深處,代地人對匈奴沒有一點好感。

戰鬥了大半生,卻要引胡人進入代地,從感情上,李牧並不能接受。那麼多代地子弟死在匈奴人手裡,現在卻要雙方坐下來,一起搓一頓“滿漢全席”,李牧說什麼也不同意。

李牧的軍事才能,不在王翦之下,只是可惜李牧不懂政治。在邯鄲為官的時候,不為趙遷所喜。追隨公子嘉回到代地,因政見不合,最終死在了公子嘉的伏兵手裡。

“李牧一死,趙國再也掀不起什麼風浪了。”

蒙恬輕輕嘆了一口氣,酒斛中的溫酒,一飲而盡。大冬天的,喝點酒,暖暖日子,分外舒服。後世的時候,北方的毛子,喜歡和烈度高的伏特加,不是沒有道理。

“可公子嘉逃亡匈奴,會不會藉助匈奴的力量,騷擾中原腹地?”

樹德務滋,除惡務盡。走了公子嘉,荊蘇心裡終究有些不放心。

“頭曼單于沒那麼輕率,上郡一戰,匈奴人面對精銳的秦軍兵團,吃的虧已經夠多了。”

匈奴人缺乏攻城手段,境內幾乎沒有匠人,缺乏文化,一時半會兒,不會威脅到中原文明的生存。眼下是頭曼單于當政,雖然有幾分手段,還是比不得他那殺妻屠父的兒子冒頓。沒有得到冒頓的訊息之前,蒙恬並不擔心匈奴人鬧騰。

“只是北面的九原、雲中之地,落到了匈奴人手裡,就先讓匈奴人得意幾天吧。”

蒙恬敲著案桌上的羊皮地圖,九原、雲中之地,插上了代表匈奴的褐色。趙國即將滅亡的時候,匈奴人捲土重來,佔了九原、雲中。

王翦審時度勢,適可而止,攻滅代地之後,停了下來,沒有繼續進軍。雙方相安無事,默契的達成了互不侵犯的協議。

十幾年前,匈奴人敗在李牧手下的時候,低聲下氣,遣使與趙國修好,不敢冒犯趙國邊境。得知趙國軍力衰弱,北地邊境兵力不足的訊息後,匈奴人立馬撕毀了與趙國的協議,大舉南下。

冷兵器時代的少數民族,就是這副德興,欺軟怕硬。你若強大,他就俯伏在地。你若軟弱了,他就立馬騎上馬背砍人。好笑的是,不少人還以為,境外胡人臣服真的是受到了德行的感化。

等天下歸一後,遲早得打碎匈奴崛起的國運。

想想後來匈奴東破東胡,西擊月氏,收服西域之後的強盛局面,蒙恬就感到有些芒刺在背。原來的歷史中,若是冒頓有進據中原的野心,華夏民族,還不知道會受到怎樣的劫難。

荊蘇發現,每次提到匈奴,蒙恬話裡雖然表現得不以為然,面上卻顯得異常凝重。他以為蒙恬擔心前往河南地的甘羅,趕快跳過了匈奴人的話題,說起咸陽傳來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