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萬里無雲。

遠遠望去,塞外的草原上,秋草漫漫。微風吹過,蕩起一片金黃色的波浪,貼著草地蜿蜒而去。

上郡的長城沿線,戍守計程車伍,站在長城的垛口上,居高臨下,眺望著茫茫無際的河套平原,不由得有些痴了。

沒有到邊關之前,聽鄉里人傳說,長城之外,屬於化外蠻夷之地,似乎寸草不生,環境惡劣,但常年駐守邊關計程車伍們,每年都能欣賞塞外的美好風景。如果沒有匈奴人的話,這樣的日子,其實也不怎麼辛苦。

戍守長城計程車卒,以上郡本地的人為主,他們的家人、土地、財產,就在長城後面,由不得他們不重視長城的守衛。

突然,一個眼尖計程車卒,注意到遠房的天際出現了一條黑線,明顯不像是草原的風浪,隱隱約約還有馬鳴嘶嘶。

“匈奴人又來寇邊啦!”

隨著士卒的喊叫聲,烽火臺上,一道滾滾狼煙,直衝天際。

塞外的匈奴人,幾乎每年都會來寇邊,搶奪些人口和財物,用匈奴人的話說,叫做打秋風。趙國強盛的時候,趙國邊境的雲中、九原,威脅著匈奴人的側翼,匈奴人尚不敢大舉進犯。近些年來,趙國國力衰落,北部防線逐步收縮,匈奴人的壓力大為減輕,寇邊的次數越來越多。

去年的時候,匈奴人向上郡進攻,有蒙武率領的主力軍團為後援,匈奴人沒有討到便宜。可沒有想到,僅僅過了一年,匈奴人再次大舉進攻。

“報,匈奴寇邊,邊關危急!”

上郡通往咸陽的官道之上,身後揹著小旗的信使,策馬飛奔,快如閃電,直向咸陽奔去。

得到匈奴進犯的訊息,秦國的行政系統高效的運轉起來。丞相府的舍人四處奔走,不久,咸陽城的重要官員,紛紛急急忙忙的趕往咸陽宮。

戰國時代,各國做出重大決策,素有廷議的傳統,集思廣益,秦國也不例外。

“匈奴人年年寇邊,黔首、財貨損失無數,即使有長城獨擋,也無法完全擋住匈奴人。”嬴政將手裡的戰報一放,重重的拍在案桌之上,厲聲說道,“邊關戰死了兩個都尉,上郡郡守竟然不敢迎敵,任由匈奴人肆掠,真是丟了秦人的臉!”

殿中的大臣們,一個個低垂著腦袋,不敢說話。嬴政清除了嫪毐、呂不韋后,權勢逐漸穩固,身上的帝王之威也越來越濃厚。

“眾位愛卿,你們都說說,現在該如何應對?”嬴政心裡痛恨無能的官員,這個上郡郡守,在他心裡,已經上了黑名單。

“這些匈奴人,太不像話了,竟然敢犯我大秦國威,臣以為,應當發大軍征討!”一個官員高聲說道,發出了主張派的聲音。

“臣以為然。”

“確實應該征討這些胡人。”

······

秦人尚武,秦國的官員,早年幾乎都上過戰場,不怕打仗。不像宋朝的官員,一聽說打仗,個個都不知所措。

秦國崛起的歷史,伴隨著與戎人征戰的血淚史,秦國的地盤和人口,大部分都是透過征服戎人而得來的。秦國滅亡義渠後,與中原各國的戰事越來越激烈,很久沒有和胡人發生大規模的戰事了。

可關外的匈奴人,如討厭的蒼蠅,揮之不去,年年不請自來,秦國朝堂之上,早就有討伐匈奴人的聲音。

“大王,匈奴人佔據河南地,一入長城,一馬平川,威脅都城咸陽,臣以為,應當攻伐匈奴,奪取河南地,解除匈奴人對國都的威脅!”昌平君熊啟沉吟良久,站在了主戰派的一邊。

熊啟在秦國長大,但心裡仍然惦記著楚國。如果秦國大舉攻伐匈奴,或許,秦國就不會攻打楚國。熊啟存著些許私心,只是沒有明顯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