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你是說,我軍可以順勢奪取南陽之地?”

洛邑的秦軍大營,王翦聽完蒙恬的構想,不由得大吃一驚。

此次秦軍出兵的目標是攻滅東周國,沒有攻打韓國的計劃。與其他秦國的將軍不一樣,王翦性格謹慎,不會輕啟戰端,無端擴大戰事。

“將軍,你看,南陽剛好處在三川郡和南郡之間,阻斷了兩地之間的交通,只要拿下南陽之地,三川郡、南郡連成一片,不僅能更好的防範楚國,還能為以後伐楚建立穩固的後方保障基地。”

會打仗的將軍,並不一定是卓越的戰略家。王翦的才華,更多的是在於戰術方面。確立一個戰略目標後,王翦可以完成得相當漂亮。至於戰略的構建,其實並不是王翦所長。

蒙恬小時候得了蒙驁的教導,長期呆在秦國中樞,接觸的資訊多了,會從戰略上考慮問題並不奇怪。可以說,這個時候的秦國戰爭,謀劃於廟堂,根本沒有前線將軍們置喙的餘地。只有確定征伐的目標後,才會詢問將軍們需要多少兵馬。

王翦這個時候功績不顯,朝堂之上尚沒有他的位置,也就沒有考慮那麼深遠。

“樊於期叛亂消耗了不少物資,打下東周國後,清點過後,獲得的物資不能彌補軍用。”王翦搖了搖頭,顯然不願意自作主張,“這個時候攻打南陽,只怕後勤接濟不上。韓國雖國小敏弱,但城池堅固,器械先進,至少需要二十萬人馬才可能成功打下南陽之地。”

秦國數次征伐,佔有了少部分南陽之地,知道攻打堅城的困難。南陽之地的宛城,韓國的第二大城市,守兵不少,內有大量屯糧,短時間之內輕易攻克不得。

“或許,我軍不需要真正去攻打,孫子曰,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蒙恬記得,歷史上,秦軍攻打南陽之地,沒有花費多少力氣,屬於典型的軍事訛詐。“我軍攻佔洛邑後,對韓國的新政形成了威脅,趙國平原君新喪,魏國新君即位,楚國剛剛打敗,正與我秦國議和,韓國沒有援軍。我軍只要作出攻打新鄭的態勢,再派遣一說客,遊說韓王,沒準兒韓王會把南陽之地割讓出來。”

有這麼容易?內心深處,王翦不相信憑著一張嘴就能獲得南陽之地。這也是為什麼秦人討厭縱橫之士的原因,花言巧語,獲得的功績掩蓋了將軍們的榮耀。

“將軍,不試一試怎麼知道呢?”見王翦有些不信,蒙恬繼續說道,“如果不行,我們就撤軍,也不會有什麼損失?”

“端和,那監軍回去了嗎?”沉吟了半晌,王翦突然問道。

“打下洛邑後,他挑了幾個宮女,帶著人回咸陽去了。”楊端和回答道。

軍中規矩多,嫪毐呆不習慣。東周國甫一攻下,嫪毐便急不可耐的迴轉咸陽。反正他往軍營走一遭,軍功少不了,趙姬要封他為長信侯,也就能堵住秦人的嘴巴。

好好的一場仗打下來,王翦盡心謀劃,功勞卻被嫪毐分去不少,想想心裡都有些氣悶。如果真能兵不血刃的拿下南陽之地,王翦的功勞就再也沒有人來搶奪。這麼多年來,王翦是被冷落怕了,想想年紀不小了,再不能得到大王重用,以後只怕就沒有機會了。蒙恬年紀輕輕,迅速成長,將來還是年輕人的天下啊!

如果蒙恬知道王翦在擔心什麼,只會啞然失笑。嬴政青睞法家思想,很認同軍功爵制度,趙姬橫插一腳,封了嫪毐為長信侯,嬴政心裡卻會覺得有些對不起領軍的主將。等王翦回到咸陽,嬴政少不得會親自安慰一番。一席長談下來,王翦身上的塵泥隨風而散,露出耀眼的金光,從此擔起掃滅六國的重任。

“蒙恬,你既然向本將提議,那麼,出使韓國的人選,你心裡應該有底吧?”王翦終於下定了決心。

“回稟將軍,我打算帶帳下的甘羅與我同去。”

“甘羅,他才十四歲吧?”

“是的,雖然他才十四歲,不過卻是熟讀《鬼谷子》。”

鬼谷子是誰?眾說紛紜,不過王翦也聽說過縱橫家的故事。鑽研鬼谷子的人,十個裡面,九個都是舌燦蓮花的人物。惠文王時代,張儀在秦國為相,憑著一張嘴,把楚國給害慘了。

“另派五百騎兵與你們一同前往。”王翦心裡很好奇兩個年輕人能取得什麼樣的成績。“記住,不可激怒韓王,本將可不想你出什麼意外!”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