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間諜(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中國,本地人有歧視外地人的傳統。主要來說,經濟發達的地方,歧視經濟落後的地方。上海人歧視浙江人,浙江人歧視江西人。
戰國七雄當中,秦國國力最強,秦人心中確實存有某種大國強國的優越感。秦國的使者,出使六國的時候,真真切切實踐了被後世稱為帝國主義的外交,腰身挺得槓槓的。
秦人重實幹,沒有那麼多歪腦筋,法律規定什麼,大多數人不會想法設法開動聰明的頭腦,鑽法律的空子。商鞅變法時曾說,民眾需要學會做“愚人”,這個愚人,可不是指白痴和弱智,而是大家規規矩矩的守法。
可商鞅之後,東方六國來的人,即使是法家信徒,明白商鞅真義的人,實在太少。
六國之人在秦為官,在國君面前動動嘴皮子,就火箭般的在政壇崛起。崛起之後,平常的故舊,透過各種方式,紛紛位居高位,形成了某種裙帶關係。
功勞的大小,有時候就在於上面人的一張嘴。
六國來的客卿領兵,打了一個小勝仗,上面彙報的時候就會說成大功勞,爵位升得很快,後來居上。
小時候沒有受到秦國法治環境的薰陶,六國之人,很難認同秦人嚴格奉行的理念。
時間久了,秦人和來自六國的客人,時有衝突,時而發生排外的運動。昭襄王時期,魏冉為丞相,就對六國來人敬謝不敏。不知情的人,暗自猜測,魏冉是怕六國來的有才之士,搶了他的丞相之位。
只是,如果秦人不支援魏冉的話,魏冉的排外政策,無論如何進行不下去。
時光流轉,歲月輪迴,秦國又一次,走到了一個排外的十字關口。
隨著王綰的一聲令下,秦國的御史四處出動,渾身打滿了雞血,暗中調查來自六國的官員。
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官員,中間還偶有那麼幾個腐敗分子,何況,戰國時代的官員,哪裡有為人民服務這麼高的覺悟。
御史一查,果然查出了不少六國客卿的汙點。出行辦事的時候,讓驛站超標準接待;暗中與六國權貴往來,私通書信,洩露秦國情報。
偶有那麼幾個官員,經不住訊問,老老實實交代了他們的奸細身份。所謂奸細,那就是後世的間諜。王綰順藤摸瓜,竟然在秦國查出了一個間諜網路。
“鄭國,你到秦國,蠱惑大王,興修水利,到底存了何種目的?”
廷尉府下屬的監獄裡,秦國廷尉隗林,正在審問來自韓國的間諜,水利專家鄭國。
御史接到有人告奸,說鄭國有一次醉酒後,無意間吐露,韓王交代他的疲秦之計。
早在莊襄王在位的時候,鄭國就到了秦國,只是一直沒有機會覲見。後來透過賄賂呂不韋身邊的舍人,才得以面見呂不韋,闡述他在秦國關中修渠的主張。
呂不韋早年在魏國大梁城呆過,白圭主持修建的水利系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得到呂不韋舉薦之後,鄭國成為秦國的都水長,主持修建鄭國渠。
鄭國似乎沒有聽見隗林的文化,他還在思考為之費盡心血的卓越工程。
“鄭國,有人告發,你來秦國之前,曾經去見過韓王,韓王給了你什麼樣的任務?你主持修建鄭國渠,有沒有做危害秦國的事?”
啪的一聲,隗林的手掌,重重的敲在案桌之上,似乎格外憤怒。
“啊——”鄭國反應了過來,悄然嘆息一聲,突然明白了自己的處境。
鄭國渠工程,已經進行到了最關鍵的時刻,若是成了斷尾工程,那才真是危害了秦國的利益。
“韓王聽說秦國熱衷修建水利工程,確實有讓我入秦,修建鄭國渠,以此疲秦的想法。但我鄭國,可以憑我的職業良心起誓,我從來沒有危害秦國的想法,我只是想修建一道宏偉的工程而已······”
“宏偉?為了你的宏偉工程,秦國動用了多少的人力,耗費了多少的錢糧?”
隗林氣不打一處來,關中鄭國渠的修建,抽掉了不少人力,嚴重影響了秦國的用兵計劃,也影響了關中的糧食生產。曾幾何時,沃野千里的關中,在工程開始後,一度有缺糧之虞。雖然有蝗災的因素,但關中的糧食生產受到影響,確實跟鄭國渠的修建有關。
好在修建了都江堰的成都平原,糧食大量豐收,供應了秦國關中。
“快說,你的同夥在哪裡?韓王到底派了多少奸細到秦國?”
“同夥?我沒有同夥,入秦之後,我只是一心修建水利而已。”
······
普通人都知道,抓到一個間諜,最好能打掉整個間諜網路。隗林可不願意相信,鄭國真像他看起來的那麼無辜。成為間諜的人,沒有那麼好對付。
不過,問來問去,鄭國堅持自己的說法,漸漸地,隗林也失去了自己的耐心。
“大人,按規定,可以用刑了?”負責記錄訊問過程的法吏,開口提醒道。
秦國廷尉府主持編纂的《封診式》裡規定,審訊犯人,並不禁止刑訊,但要符合規定的條件,遵行規定的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