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以儒家道家的思想為主,同時吸納了兵家、法家、農家的思想。先秦時期的農書失傳後,《呂氏春秋》裡體現農家思想的篇章,成為研究先秦農家的重要資料。

李斯在嬴政面前說,正是因為他的努力,《呂氏春秋》才收錄了法家的學說,倒顯得有些誇張了。秦國以法家學說為治國的指導思想,即使呂不韋不喜歡法家學說,也不會公然摒棄法家思想。

《呂氏春秋》中法家學說的篇章,很可能由李斯執筆,有給自己臉上貼金的意思。既貶損了呂不韋,又表明了自己的思想主張,迎合了嬴政的心思。

“丞相組織編纂的這部典籍,收錄了各家的學說,沒有囿於一家之言。主張興義兵統一天下,這一點還是合寡人胃口的。”嬴政擺擺手,讓宋午收拾好竹簡,繼續開口道:“聽聞丞相打算讓這部典籍廣為傳播,就隨他去吧!”

張唐外調,關中的秦軍,有王翦、蒙武統領,嬴政心裡安心不少。呂不韋再怎麼折騰,不過獲得了名聲而已,對嬴政已經構不成什麼威脅。

“大王英明!”

李斯、蒙恬開口讚道。

《呂氏春秋》編纂委員會里,李斯掛了一個主編的名頭,多少付出了一些心血,自然不希望被嬴政打入冷宮,落入禁書的名單。

內心深處,嬴政信奉法家學說,但身為秦國君主,接觸的典籍不少,思想不可能像各家的人物那麼激進。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每個學派,都希望自家的學說成為官方的正統學說。論戰當中,對威脅到自家的其他學說,百般詆譭謾罵。

正因為知曉法家學說不可能佔領每一寸思想陣地,秦國學術的貧瘠,嬴政才允許《呂氏春秋》的流傳。即使流放了呂不韋,後來又發生焚書坑術士的運動,《呂氏春秋》也沒有受到牽連。

君臣閒聊,其樂融融。

不知不覺,一刻鐘就過去了。蒙恬心裡卻越來越疑惑,嬴政派人叫他進宮,不可能是來和李斯討論學術問題吧?!

蒙恬心裡疑惑,李斯心裡卻顯得有些急躁。他一力主張,急並天下,柿子撿軟的捏,首先攻滅韓國,各個擊破,在他有生之年,親眼見到秦國統一天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滅韓的論調,秦國朝堂早已有之,算不得什麼新鮮的策略。只是李斯摸準了嬴政不願徐徐圖之的心思,不斷地在嬴政面前說道,別看山東六國現在實力不濟,可秦國動作慢了,六國就會再度強大起來了。

來自楚國的李斯,多少清楚楚國的情況,認為楚國可以將戰爭創傷轉嫁給吳人、越人。若楚國完全消化了吳越之地,剛好又碰上一個有能力的君主,楚國很可能又會再度強大起來。

時日一久,嬴政接受了李斯急並天下的主張。只是如何攻滅六國,秦國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戰略。嬴政之前的秦國君主,特別是昭襄王時代,頗有些打到哪裡算哪裡的感覺。

有人主張滅韓,有人主張存韓,雙方爭執不下。

嬴政有些拿不定主意,想到蒙恬在南陽呆了三年,與韓國打過交道,就想聽聽蒙恬的意見。

“蒙恬,李斯向寡人建言,自孝公以來,周室卑微,諸侯兼併,秦國國力,遠勝六國。以現在的情勢,秦國發兵攻打六國,就像打下郡縣之地一樣。”李斯等得焦急的時候,嬴政終於開始探討滅六國的戰略問題。“六國之中,韓國最弱,失去了南陽之後,韓國只剩下一郡之地,李斯認為可以先攻滅韓國,你認為是否可行?”

果然問到了滅韓的問題。蒙恬心裡尋思著。

抬頭迎向嬴政探尋的目光,又瞥見了李斯忐忑不安的神情,蒙恬有些吃不準嬴政的心思。

因為小時候的經歷,嬴政心裡有結束戰亂的迫切願望,但在國君之位上呆久了,嬴政心裡清楚秦國的實力,短時間之內,怕是無法統一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