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家?

乍一聽到小說家這個名詞,蒙恬想到了不少的文化名人,他們為人類留下了無數的璀璨作品。

“沒想到戰國時代就有小說家了,可為什麼沒有作品傳世?”蒙恬心裡狐疑著,眼睛一亮,倒有些期待起來。

這個時代的小說家,到底是何等模樣?

春秋時期,人類歷史的軸心時代,中國迎來了思想文化的百家爭鳴,素有十教九流之說。儒墨道法的顯學之外,尚有農家食家等小門小派。

小說家,可以說是這個時代最不入流的學派。

孟朵的吩咐傳下去不久,從廳堂外面,疾步走進來一位瘦瘦的年輕小夥子。

他很瘦,細竹竿一樣,有些營養不良。緊身的青布衣衫罩在他的身上,沒有一分多餘。他應該不會是喜歡這緊身的裝扮,唯一的解釋就是,這個人囊中拮据,買不起更多的布。

“鄙人是來自齊地的小說家謀,敢問各位貴賓想聽何種故事?”

謀的神態很卑微,模樣並不俊俏,但他的聲音卻很動聽,似乎有股魔力,讓人覺得很舒服。

“說你最拿手的故事吧!”蒙恬右手一盞,蒙豹端了一小鼎酒水,遞到謀的手中。“故事開始之前,先潤潤喉!”

“多謝將軍!”謀的眼裡閃過一絲詫異,又有一些感動。

先秦時代的小說家,後世多不瞭解。據班固所著《漢書.藝文志》曰:“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也就是說,小說家所做的事以記錄民間街談巷語,並呈報上級等為主,然而小說家雖然自成一家,但被視為不入流者,跟富貴人家豢養的小丑舞姬沒有什麼兩樣。

謀遊蕩了好些地方,到不少的大戶人家裡混口飯吃,人們呼之即來,呼之即去,把他當做奴僕,活得沒有絲毫尊嚴。

人生第一次,有人能在席上賞他一杯酒,已經是頗為難得了。

謀端著小鼎,深吸了一口氣,品味美酒的醇香,沉醉不已。如此神態,孟朵十分不喜,暗中皺眉。她倒不是覺得謀不應該喝酒,而是覺得下人不應該享用尊貴的酒器,更不能享用招待貴客的美酒。

不過美酒由蒙恬賞賜出去,孟朵也不好說什麼。

蒙恬身後的荊蘇等人,卻不以為意。與蒙恬相處久了,他們感受到了蒙恬不一樣的氣質,沒有十分嚴格的尊卑等級,只要按著規定辦事,蒙恬還是很好相處。

習慣了平等的人,不會刻意做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秦國的氛圍,階層流動的道路並未凝滯。

“美酒入喉兮吾忘憂,文思泉湧兮客聆聽!”謀念念不捨的歸還了酒鼎,晃了晃腦袋,意猶未盡。“將軍賞酒,謀自當奉上最珍貴的故事。”

謀緩緩閉上眼睛,蘊量著情緒,等他再度張開眼睛的時候,播音般的聲音抑揚頓挫而來:“話說,紂王初登基的時候,前去拜謁女媧娘娘的廟宇······”

封神演義,後世人耳熟能詳的故事,源頭早在戰國時就形成了。謀娓娓道來,初級版的封神故事緩緩鋪開,內容沒有後世那麼豐富,但在這個娛樂手段匱乏的年代,仍然吸引了大批的觀眾。

現在的小說家,稱得上後世說書人的祖師爺。為了混口飯吃,不入流的小說家們混得連戲子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