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落雪 本就無情,何來餘情未了。(第2/3頁)
章節報錯
“……並非是芙蕊不願。”殷樂漪躊躇道:“只是戰場上刀劍無眼,芙蕊只是個弱質女流,若去了戰場芙蕊恐丟了性命。”
魏宣帝見她這樣的貪生怕死,更是成不了什麼氣候,便和顏悅色道:“你放心,朕一定會讓大魏的將士們護你周全,免去你的後顧之憂。”
殷樂漪叩拜道:“芙蕊願意,芙蕊多謝陛下。”
魏宣帝仰天大笑,連說幾個好字。殷樂漪面向著地,眼底的淚水漸漸止住,神情中的怯懦也慢慢淡去。
魏宣帝又囑咐了幾句貴妃,便沒有在雍華殿中久留,擺駕離開。
殿中只剩她們母女二人,殷樂漪從地上站起,貴妃便摟抱著她泣不成聲:“宣帝這是何其歹毒的法子啊……他是想讓我的兒背負千古罵名啊……”
殷樂漪掌心順著貴妃的脊背,“母親不必為兒臣痛心,此法是兒臣想出來的。只是魏宣帝多疑,若由兒臣主動提及他恐怕會起疑,所以兒臣便託了人將此法傳到了魏宣帝的耳朵裡。”
貴妃聞言收了淚,不解道:“為何如此行事?”
“為向魏國表明忠心,為證我殷氏一族對魏宣帝絕無二心,為讓殷氏一族能有活命的機會。”
殷樂漪拿了絹帕為母親擦幹淚水,“母親,若兒臣一人背負罵名便可換取母親和族人們平安,這千古罵名兒臣接下了。”
貴妃注視著眼前的女郎,神態溫順寧靜,與方才那個跪在地上怯懦哭泣的女郎判若兩人。
“母親不要悲痛,更不要為兒臣的境遇流淚,以免魏宣帝對母親起疑。”殷樂漪摟著母親的腰,依賴的靠進母親懷裡,“母親要在魏國平安的等著兒臣回來,不要讓兒臣擔心。”
貴妃回抱住女兒,有千言萬語想將她留在身邊,可又清楚地明白眼下這局勢,強留她反而是在害她。
“……好。”貴妃含著淚,“母親會平安的等你回來……”
殷樂漪又在雍華殿待了一日,陪著貴妃用完晚膳歇下後,這才打道回自己的絳清殿。
回去的途中,遇上幾個在僻靜處用清水灑掃地面的宮人,一股淡淡的血腥味飄進殷樂漪的鼻尖裡。
“拜見公主。”宮人停下來行禮。
殷樂漪隨口問道:“你們為何在這裡灑掃?”
宮人如實道:“回公主,方才雍華殿裡杖斃的宮婢,就是在此處行刑的……”
殷什麼,又往前走了一段路後,對木槿低聲吩咐道:“木槿,你去打聽打聽,若那被杖斃的宮婢還有家人,便從我的私庫裡取一些錢財撫恤她的家人。”
“公主實在仁善。”木槿欲言欲止,“公主此去戰場奴婢委實不放心,公主可帶上木槿一起去?”
“不可。”殷樂漪駁了木槿,“我這番隨大軍前去戰場,兇險沒有十分也有七八分。更何況隨軍出征的都是男子,你一女子本就不便,加上一路上風塵僕僕安營紮寨,我吃過一回這樣的苦,不能讓你也陪我去吃苦。”
木槿還想再請求一番,被殷樂漪一口回絕,“無論你這麼說我都不會應你的,你就留在皇宮裡。待我走後便讓母妃調你回雍華宮,有你在母妃身邊照料我才放心。”
木槿只得暫且收了念頭,“奴婢謹遵公主吩咐。”
半月時光如流水,出征之日轉瞬便至。
三十萬鐵騎身披盔甲于都城外整裝待發,魏宣帝站在城樓上親自為將士們踐行。
陸乩野佇立在魏宣帝身側,待魏宣帝一番鼓舞將士們的慷慨陳詞後,又側身看向他,“區區殷驍殘黨不足為懼,朕相信吾兒必能砍下他的頭顱興我大魏國威!”
陸乩野作揖道:“兒臣必不負陛下囑託。只是襄王還在殷驍手中,以殷驍目前的所作所為來看,即便我們將他的兒子殷晟帶到戰場上,也不一定能換得襄王平安歸來。”
“殷驍要是一直以襄王的命相挾,兒臣這場仗又該如何打勝?”
魏宣帝本就因襄王誅殺肅王一事,對襄王心存頗多猜忌,此番討伐殷驍乃是維系社稷的大事,他又怎會讓一個襄王動搖到國之根本。
“襄王乃是親王,必要之時為社稷為百姓而死,亦是死得其所。”魏宣帝面不改色,“將他的屍首帶回來便是。”
陸乩野默了片刻,“陣前斬殺親王恐軍心渙散,更亦在軍中失去。還請陛下給兒臣下一道聖旨,將士們知道是皇命便不敢不從。”
魏宣帝語氣不明:“你這是要讓朕背上弒子的罪名?”
“如果有的選,兒臣更不願背負弒兄的罪名。”
魏宣帝聞言怔了怔,心道他這十六子不願弒兄,倒是比那襄王更重幾分骨肉親情。
“好,朕便準你不背弒兄之名。”
魏宣帝召來內侍,取來玉璽,站在城牆上親自為陸乩野寫下聖旨。
陸乩野伸手正待接過之時,魏宣帝目光銳利的掃向他,“那芙蕊公主與你一路同行,又是你獻計將她納入軍中。朕且問你,你可是還待她餘情未了?”
陸乩野面無表情的反問:“我待她本就無情,又何來的餘情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