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數十張書案整齊排列,在這長長的案几上堆滿了一摞摞草稿和筆記,空氣中滿是油墨的清香。

學者們圍坐在一起,或翻閱著厚重的古籍,或對照著手中新鮮的藥材樣本,眉頭緊鎖,神情專注,偶爾抬頭交換意見。

而學子們,這裡的女性學子竟比男性學子還要多!

他們有的在整理資料,將散落的草稿分類歸檔。有的在抄寫文稿,記錄醫理藥性,還有的在核對資料,確保每一項記載都準確無誤,看起來極為忙碌。

馮去疾與王綰緩步穿行於書案之間,不時駐足觀看。

他們看到一位年輕女學子正專注地描繪著一株草藥的葉片,每一筆都顯得格外細緻。又看到一位頭髮花白的長者正伏案奮筆疾書,可是寫出來的字卻是方方正正,他們竟一個都不認識!

一圈看下來,王綰心中既驚訝又有讚賞。

驚訝是因為女性學子的數量太多了,此情與今時世態顯然相悖。

同時又讚賞於她們的勤奮和才智,能夠打破了傳統的束縛,又何嘗不是社稷昌盛之表徵乎?

張良見王綰一副沉思的樣子,不由在一旁輕聲開口,語氣中帶著深深的敬意和感慨,“顧大人曾言及,女子在孕育新生命之際,常遭遇不少艱險,而幼子之夭折亦是令人痛心之事。故期望在未來培養醫者之時,能特別招收並培養女性醫者,並將更多一點精力投入於婦女與嬰孩的健康研究之中,護佑萬千家庭。”

“這些學子怕也是聽說了這件事,便懷揣著懸壺濟世之志,有七成之多的人報考了醫道傳承學院,其餘三成則分散其他各學院。”

王綰微微頷首,“實為明智之舉。”

……

三人參觀完了醫道傳承學院後,又步履不停的踏入了律令法政學院的大門。

與醫家一樣,法家學宮內,學者們或端坐於案前,埋首於卷帙浩繁的律法書籍,他們的目光如炬,仔細研讀每一條法令,推敲每一個案例,以求對法律的深刻理解和精準運用。

或站立於堂上,激烈辯論,聲音鏗鏘有力,他們就法理的精義各抒己見,爭論不休,力求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比起法家的熱情高漲,民生農耕學院內的場景就顯得平和多了。

學子們穿梭于田間地頭,有的手持鋤頭,細心地翻土除草,有的蹲在苗床旁,觀察作物的生長情況,記錄下每一點細微的變化。

田頭前,還有一位位資深的學者圍坐在一起,手指著田間的作物,討論著土壤的肥力、水源的分配以及作物的病蟲害防治。

另一側,一些年輕的學子正聚精會神地聆聽著學者們的講解,眼神中滿是求知的渴望,手中的筆也不時在一個小本上快速記錄著要點。

繼農家的蔥鬱之後,在張良的帶領下,三人又踏入了天道自然學院。

道家,以清靜無為、順應自然而聞名,然而,當王綰進入其中的那一刻,所見到的景象卻讓他感到無比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