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向來是風雲變幻之地,此刻,氣氛卻凝重得仿若能擰出水來。北方的北涼部落日益囂張,其鐵騎肆意踐踏趙朝邊境,燒殺搶掠,百姓在水深火熱中掙扎哀號。早朝的鐘聲敲響,大臣們魚貫而入,而今日議題,如一塊巨石,沉甸甸地壓在每個人心頭——選派將領,領軍討伐北涼。

德親王趙恆,身姿如松,面容堅毅,沉穩的目光中透著睿智。他身著華麗且不失莊重的親王服飾,金線繡就的蛟龍在燭光下彷彿欲騰空而起,頭戴的玉冠更添幾分尊貴。趙恆率先站出,邁著沉穩的步伐,至大殿中央,向高高在上的皇帝抱拳行禮,聲若洪鐘:“父皇,兒臣願領命出征。北涼屢屢犯我邊境,燒殺擄掠,惡行累累,實乃趙朝心腹大患。兒臣自幼沉浸於兵法謀略,日夜鑽研古今戰例,對用兵之道頗有心得。此番若能掛帥,定以縝密周全之策,統領趙朝精銳之師,蕩平北涼,保我邊境安寧,重振趙朝國威。”

武親王**,同樣氣宇軒昂,渾身散發著久經沙場的英武之氣。他身著黑色戎裝,上面沾染的點點征塵彷彿在訴說著過往的赫赫戰功,大步流星地向前,單膝跪地,聲音堅定有力:“父皇,兒臣懇請掛帥出征。兒臣多年征戰沙場,與北涼多次短兵相接,對其作戰風格、行軍習性瞭如指掌。我趙朝將士皆勇猛無畏,兒臣願親率他們,以雷霆萬鈞之勢,直搗北涼巢穴,叫那些蠻夷為其惡行付出慘痛代價,讓他們知曉我趙朝天威不可侵犯,自此不敢再犯我邊疆。”

皇帝坐在龍椅之上,面色凝重,目光在兩位皇子之間來回遊移。他深知,此次討伐北涼,絕非尋常戰事,關乎趙朝邊境的長久安寧與國家的尊嚴體面,所選主帥必須萬無一失,稍有差池,便可能讓趙朝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德親王趙恆見皇帝並未立刻表態,微微皺眉,旋即神色堅定,繼續說道:“父皇,北涼所處之地,地勢錯綜複雜,山川河流縱橫交錯,若想大獲全勝,僅憑勇猛遠遠不夠,需以奇謀妙計制勝。兒臣已深思熟慮,設想了多套作戰方略,可依據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靈活應變。且兒臣定會恩威並施,團結將士,做到賞罰分明,使全軍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奮勇殺敵。”

武親王**不甘示弱,目光炯炯,緊接著說道:“父皇,打仗,實戰經驗與果敢決斷缺一不可。兒臣在沙場上摸爬滾打多年,歷經無數惡戰,麾下將士皆對兒臣忠心耿耿,願為兒臣效死力。北涼雖以悍勇聞名,但兒臣有絕對的信心,憑藉自身過硬的軍事指揮才能和將士們的鐵血鬥志,將其徹底擊敗,凱旋而歸。”

朝堂上的大臣們,此刻也如熱鍋上的螞蟻,紛紛低聲議論起來,逐漸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派。以丞相為首的文臣們,認為德親王趙恆謀略過人,心思細膩,考慮周全,由他掛帥,更能穩紮穩打,勝算頗大;而以大將軍為首的武將們,則覺得武親王**勇猛善戰,在軍中威望極高,跟隨他出徵,將士們必定士氣高昂,更適合領軍出征。

這時,丞相緩步走出,恭敬地向皇帝拱手說道:“陛下,兩位殿下皆心懷赤誠報國之心,且各具領軍之才。然而,此次出征意義非凡,關乎社稷安危,還望陛下從長計議,選出最能勝任之人,以確保戰事順遂,我朝凱旋。”皇帝微微點頭,神色凝重,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兩位皇兒皆有可取之處,朕一時難以決斷。這樣吧,三日後,你們各自將詳細的作戰計劃呈於朕看,朕再做定奪。”

趙恆與**對視一眼,目光交匯之處,彷彿有火花迸濺。他們深知,這三日,將是決定誰能掛帥出征的關鍵時期,是一場沒有硝煙卻同樣殘酷的較量。必須全力以赴,精心準備,方能爭取到這個為國家建功立業、名垂青史的寶貴機會。

退朝之後,德親王趙恆徑直回到王府,直奔書房。他屏退左右,獨自一人在書房內踱步沉思。桌上堆滿了關於北涼的地圖、情報和兵書戰策。他時而駐足凝視地圖,時而翻閱書籍,時而提筆記錄下腦海中閃過的靈感。他深知,自己雖飽讀兵書,但實戰經驗略遜於**,此次必須在謀略上做到極致,方能勝出。

他首先想到的是北涼的地理環境。北涼多草原、荒漠,騎兵機動性極強。若正面交鋒,趙朝軍隊雖不畏懼,但難免傷亡慘重。於是,他計劃在北涼軍隊的必經之路,利用地形設下埋伏。比如在山谷兩側佈置強弩手,待北涼騎兵進入山谷,便萬箭齊發,使其首尾不能相顧。同時,安排精銳步兵截斷其退路,將其甕中捉鱉。為了確保計劃萬無一失,他還設想了多種應對突發情況的方案,如北涼軍隊識破埋伏提前撤退,或者分兵突圍等。

此外,趙恆還考慮到了後勤補給的重要性。他深知,長途征戰,糧草供應若出問題,必將不戰自潰。因此,他打算在沿途設立多個糧草中轉站,確保糧草能夠及時、充足地供應給前線。並且,為防止北涼軍隊偷襲糧草,他計劃安排一支精銳部隊專門負責糧草的押運與守護。

另一邊,武親王**回到王府後,立刻召集自己的心腹將領。他在大廳內來回踱步,神色嚴肅地說道:“此次爭奪掛帥之位,關乎你我榮辱,更關乎國家安危。三日之後,我需拿出一份完美的作戰計劃,諸位有何想法,儘管說來。”

一位將領說道:“王爺,北涼騎兵雖強,但我們可發揮我軍騎兵的優勢,主動出擊,與其在草原上展開一場酣暢淋漓的騎兵大戰,以勇猛之勢沖垮他們。”**微微點頭,但又覺得此計略顯魯莽。這時,另一位將領說道:“王爺,我們可先示弱,佯裝敗退,引誘北涼軍隊追擊,然後在途中設下重重陷阱,待其陷入困境,再一舉圍殲。”**眼睛一亮,覺得此計可行,但還需進一步完善。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心中漸漸有了主意。他決定以騎兵為先鋒,主動出擊,給北涼軍隊造成一種趙朝急於求戰的假象。然後,在撤退途中,利用地形佈置陷阱和伏兵。同時,他還計劃派遣一支小分隊,繞到北涼軍隊後方,偷襲其糧草輜重,使其軍心大亂。為了確保計劃成功,他還打算加強對情報的收集,密切關注北涼軍隊的一舉一動。

三日後,趙恆與**早早地來到朝堂,各自懷揣著精心準備的作戰計劃。皇帝端坐在龍椅之上,神色嚴肅地說道:“兩位皇兒,將你們的作戰計劃呈上來吧。”

趙恆率先出列,恭敬地將自己的計劃呈上。太監接過,呈遞給皇帝。皇帝展開細細閱讀,只見上面詳細地闡述了作戰方略、兵力部署、後勤保障等內容,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得極為周全,不禁微微點頭。

接著,**也呈上了自己的計劃。皇帝同樣仔細閱讀,**的計劃則突出了主動出擊、誘敵深入和奇襲糧草等要點,盡顯勇猛與果敢。

皇帝看完兩份計劃後,陷入了沉思。兩份計劃各有千秋,趙恆的計劃穩健周密,注重謀略與後勤;**的計劃大膽激進,強調實戰與突襲。一時間,皇帝難以抉擇。

這時,丞相站出來說道:“陛下,德親王的計劃穩紮穩打,勝算較大;武親王的計劃雖冒險,但若成功,必能速戰速決。還望陛下綜合考量。”其他大臣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皇帝思索良久,最終緩緩說道:“此次出征北涼,關乎重大。朕決定,由德親王趙恆掛帥出征,武親王**為副將,協助趙恆。兩位皇兒需齊心協力,務必蕩平北涼,凱旋而歸。”

趙恆與**聽後,心中雖各有想法,但還是齊聲說道:“兒臣遵旨!”他們深知,無論誰為主帥,誰為副將,此刻最重要的是團結一致,共同完成討伐北涼的重任,為趙朝的安寧與榮耀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