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鰲山特點(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本來這幾人還打算繼續向鄭樹森探聽一些關於鰲山的奇聞趣事,但介於他本人醉酒,早已經在蘇翠茵的安撫下睡了,所以他們也就放棄了。早晨邵小樓等人已經將鰲山的全景拍好了,提到下午安排的時候,唐楓林建議去拍幾個區域性特寫,而這幾個區域性一定要能夠反映出鰲山的特色。邵小樓聽了並沒有反對,其他人也默默同意了。
就在眾人正在思考要拍什麼特寫的時候,花湖狀似不經意的說:“要說鰲山有什麼特色,除了‘窮’,我再也沒有找到其他的……”
聽到她的話,另外兩人皆是一愣,隨後眼睛中都放出了異樣的光芒。
“對呀!貧窮不就是鰲山的一大特色嗎?”
邵小樓將他們的話在腦海中過了一遍,快速的理解出了他們的意思。
“你們是想……”
唐楓林笑道:“你猜的沒錯。既然貧窮是鰲山的特色,那我們就透過鏡頭將她的貧窮展現在人們面前。我想總會有人關注這裡,想要幫助著這裡的人們改善生活,改變貧窮。”
看著花湖的臉上依舊帶著疑惑,唐楓林看著她說:“我記得你應該有很多用不到的物品或者是隻穿了一兩次的衣服吧?要是換做平時你會怎麼做?”
“那還用說嘛,當然是扔了!”花湖不假思索的回答,“都已經用不到或者是不穿了,留在房間裡幹嘛,當裝飾啊……”
可以看得出來,唐楓林對她的回答很滿意,然後笑著對另外兩人說:“沒錯,這就是大部分居住在城市中的人的反應。可是你看看這裡,由於貧窮,大部分生活物資都沒有。因為實在是太過於昂貴,許多人都選擇自給自足。但如果是這樣,這裡何時才能致富?何時才能發展起來?”
“哦,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花湖的聲音中透露出隱隱的興奮,“唐哥,你是要把這裡人們的生活狀態展現給更多的人,讓他們都知道在城市的邊緣,還有人們生活的比他們更辛苦!你希望能夠透過這些喚起大部分人心中的愛與同情,能夠施以援手,把自己的閒置物資積極的奉獻出來,送到這裡供需要的人使用。”
“說的沒錯,我就是這個意思。你們覺得呢?”
“我覺得可行。”從吃完午飯到現在就沒怎麼發言的嚴策文突然說,“從新聞媒體的角度,諾蘭文化在萊陽市傳媒界的影響力數一數二,如果由它報道這件事,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關注,畢竟諾蘭爆料出的東西其可信度還是相當高的,人們更願意相信。其次,咱們這次拍攝的目的主要就是紀實,如果能夠透過這次的行程,為居住在鰲山的人做出一點點幫助,也算是不虛此行。世界上還是有愛的存在,善良的人佔大多數。只要有一個人行動,我們所做的就是有意義的。”
看著大家都興致高昂的樣子,邵小樓也不好再掃了他們的興。
“既然都同意,那今天下午咱們就一塊去做這件事,不過在此之前,我還有一件事情要去找茵姐打聽一下。”
“小樓,你要去打聽什麼事啊?”聽到邵小樓暫時要離開,花湖匆忙開口詢問。
“一件很重要的事。你就在這等著,我待會就回來。”邵小樓笑著對她說。
直到轉過身後,他才長長的舒了口氣。從第一次在諾蘭見面,這小姑娘就好像格外的粘人。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錯覺,邵小樓總覺得由於她的黏人,嚴策文和唐楓林看向自己和花湖的眼神,總透露出那麼一點點的玩味和揶揄,那種感覺就就和自己在大學時期發現舍友偷偷談女朋友時的感覺一模一樣,其中看戲的成分居多。這種感覺……邵小樓很不喜歡。
可他不知道,就在他阻止了花湖想跟上自己的動作後,她的眼中閃過了一絲失落。
幾分鐘後,邵小樓再次出現在了三人的眼前。他笑著對等著自己的人說:“好了,現在可以出發了。”
聽了他的話,一行人又一次向著山林進發了。
一路上時而上山時而下山,大約半小時後,扛著沉重攝影機的唐楓林有點撐不住了,他氣喘吁吁的對走在最前面的邵小樓說:“小樓,咱們這是要去哪?能不能歇一會兒?”
邵小樓回頭看看他,幾步上前,接過他手裡的攝影機:“既然咱們要拍有‘特色’的,當然得知道拍攝地點在哪,如果滿山遍野尋找,實在是太過於浪費時間和精力。剛剛在來之前,我已經跟茵姐問清楚了最窮的幾戶人家以及當地學校的地點,所以現在咱們要去的地方,就是比較具有典型代表的幾戶人家。”
“你做的太棒了。”聽到他的話,唐楓林由衷的說,“還是你想得周到,我們只顧著考慮要拍攝的內容,卻沒有想到要去哪拍……如果沒有你,說不定我們今天一下午都要在這山林中度過了。”
“沒有的事,我想這些事策文早就已經想到了,只不過我代他做了而已。”
在邵曉樓的引路下又過了一個小時,幾個人隱隱約約看到了掩藏在雜草間一個類似於窯洞的住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到了,就是前面,那裡就是我們今天要拍攝的第一個地方。”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過去,花湖詫異的問:“小嘍,你沒有說錯吧……那個看似是一個山洞的地方,裡邊真的有住人嗎?”
“嗯,不會錯。”邵小樓肯定的回答,“過去看看。”
不一會兒就到達了山洞前。
剛剛從遠處看,這個窯洞的洞口只有一米左右,真的有點難以想象人能夠從這裡邊進出。當走近看才發現,這個洞口還挺大,兩米高,寬約一點五米,在洞口的右邊有兩個嵌進去的木釘,連線著由不超過十根木料橫豎交錯著做成的簡易門。在距離“門”大約兩米的地方,掏出了一個直徑為八十公分的洞,邵小樓肯定得想:這就是所謂的“窗戶”。
“這裡……是不是太破了?”花湖驚訝的說。
“我也是這麼想的……”唐楓林附和道。
站在一旁的嚴策文一言不發,眼神悠遠而不聚焦,似是陷入了什麼回憶當中。
邵小樓上前對著門裡邊喊了幾聲:“請問有人嗎?有沒有人啊?麻煩回應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