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河湟老僧(第1/2頁)
章節報錯
此時的青唐城附近也是大雪封飛。
青唐城西北角有一座大山名曰獨山,山上建有一座寺廟,從山腳下到山上約莫八百米,中間有石階相連。
這座寺廟和石階是湟水之主李孝謙花了三年時間啟用上萬奴隸建成的,據說建成之後,奴隸死亡了一半。
寺廟後院的一座房舍裡,有幾人正在那裡喝著熱騰騰的奶茶。
居中一人年約六十,光頭,穿著僧袍,吊梢眉下三角眼閃露出精光。
一人則是普通吐蕃人打扮,不過頭上卻纏著厚厚的黑色的頭巾,頭巾的一側插著一支小牛角,年約四十,臉龐瘦小,老鼠須,眼睛渾濁,眼袋很重,好似一副永遠也睡不醒的模樣。
另外兩人卻是老熟人了,一人是剛剛丟了涼州的甘州回鶻大汗阿咄欲之地仁欲,一人則是高昌回鶻的大汗阿斯蘭的丞相尚福。
此時的仁欲剛滿三十歲,家人的不幸遭遇使他一直處於滿腔怒火中,雖說始作俑者折逋嘉施已經舉火自盡,不過涼州城已經不在他的手裡了。
包括包括尚福在內,三人都不敢隨便開口,都靜等那位老僧開口。
那位老僧便是前吐蕃王國大將的後代,據說也是姓尚的,不過自從接受了前唐末任帝的冊封后便一直姓李,河湟一帶稱之為“河湟老僧”的李孝謙便是。
經過幾年的籌劃,李孝謙已經完全收復了西海附近的吐蕃部落,不過饒是如此,廣袤的青藏高原上仍有大大小小几百個部落,李孝謙佔領的不過是一隅之地而已。
在原本的歷史上,再過幾十年,李孝謙的後人便會將吐蕃王室的一支,藏在於闐的唃廝羅接回河湟,在李氏的扶持下建立起青唐王國。
不過目前的李孝謙卻沒有這個想法,控制河湟、西海一帶後,他以“明輪”大法王的身份管轄轄內的各族民眾,前一天剛給信眾做了摩頂、淨水儀式。
他左手端著,右手轉著經筒,嘴裡唸唸有詞。
眾人雖有些不耐煩,不過一個個卻強自忍耐著,河湟老僧的實力不是彼等可以輕慢的。
足足過了小半個時辰,老僧才停下來,看著眾人期盼的眼神,不禁長嘆一聲,“這是何苦來呀”
由於河湟、西海一帶鹽鐵不缺,雲中商行並沒有進到此處,不過茶葉、糧食彼等還是需要的,唐國雖然佔了蘭州,從關中、蜀中過來的糧食、茶葉也要路過河州、涼州向河湟一帶銷售。
那戴著頭巾的卻是河州以南大草原上歸化吐蕃的一支羌人部落的首領,目前佔領者松潘一帶,自稱為潘部的首領潘獨龍。
“大法王,唐國咄咄逼人,我看不久的將來,無論甘州、高昌、還是河湟,都會落到彼等手裡啊”,各人分屬不同的部族,漢話便是通行的語言,一邊的仁欲見老僧“醒了”,便急急忙忙開口了。
“落到彼等手裡也無妨,這裡以前本來就是大唐的土地”,不料老僧卻沒有半點慌亂的跡象,“老僧我正好潛心修行,不管那俗事了”
仁欲急道:“大法王,您老是可以,可您的子孫不行啊,那李晟基可是放出話來了,您的長子岌岌可危啊”
仁欲說的是前不久的事,李晟基收復涼州、肅州、瓜州、沙州、伊州後便放出話來了,“犯我唐國者,遠近必誅,青唐的李思敏,限你三個月之內到興唐府自首,否則屆時莫謂言之不預也”
十一月,便是三月之期,到目前還有一個月的時間。
老僧確實有些忐忑,他將李思敏藏到了西海正中的龍駒島上的應龍城,就算現在西海封凍了,但應龍城四周視野開闊,又有兩千步軍日夜駐守,他實在想不出李晟基如何越過祁連山或湟水去取他的性命。
不過李思敏的藏身之地是一個秘密,他自然不會告知眼前這幾人。
“犬子現今很好,你等倒不用擔心”,他強做鎮定道,其實他的內心也非常不安,他年過花甲,成年的只有此子,雖然修行重要,不過權勢也很重要,而權勢必定需要子孫來繼承才行,否則換了別家掌控河湟,他李家還能不能保住性命還是兩說。
“法王可知曉河東劉知遠的事?”,仁欲有些著急,他甘州回鶻不像高昌回鶻,疆域還廣大得很,縱深也綽綽有餘,潘部也廣袤無邊,唐國也不會覬覦,而甘州就不同了,現在的甘州夾在唐國之間,按照目前的架勢,其打通河西走廊的決心,已經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
其北邊居延海的北邊又是氣勢洶洶的完顏部,南邊又連著大山無法穿越,用動彈不得來說完全恰當。
“哦?怎麼說”,河東的劉知遠、桑維翰死於非命的事李孝謙自然知曉,不過彼等是如何死的他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