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元年十月。

鄯州最好的地段自然是湟水谷地,漢唐兩代都在此築有大城,眼下有名的有兩城,鄯城,漢時叫西平郡,吐蕃人稱為青唐城,後世的西寧市,湟水城,及前唐鄯州、隴右節度使府所在,後世的樂都縣。

控制湟水谷地的李孝謙住在青唐城,此時的青唐城經過吐蕃人的改造後,全部由大石壘成,城池雖不甚高,但異常堅固。

與蘭州的尚倫欽相比,李孝謙擁有的資源就強多了。

前唐時期,特別是哥舒翰管轄河湟地時,在附近各地大量修建軍砦和關隘,又在湟水、大通河、黃河等適宜種地的地方設立屯田軍。

比如在青唐城附近便是河源軍,在湟水城附近是臨洮軍,青唐城西邊是安人軍,北邊是宣威軍、白水軍,南邊是振武軍。

黃河谷地的屯田軍設定的就更多了,此處就不贅述了。

吐蕃人控制河湟後,尚未來得及遷回內地的漢人屯田軍大部分成了農奴,斗轉星移,上百年之後,留存在河湟的漢人大部分都被吐蕃同化了,並信起了藏傳佛教,不過還有一些仍頑強的堅持著自己的傳統。

同樣的,以前控制青海一帶的吐谷渾人除了遷往陰山一帶外,也有不少在湟水、大通河、黃河附近的高山上據砦堅守。

青唐城以北的北山上,有一處谷地,後世土族自治縣的所在,聚有兩處大寨,谷地正中的大寨聚著兩三千漢民,大寨東北的草場上也有一處石頭砦子,卻是聚著三千多退渾部,也就是吐谷渾部的遺民。

漢砦中勉強湊了一千長矛兵,平素都在谷地周圍學著吐蕃人種植一些青稞餬口,吐谷渾部的砦子則有一千騎兵,不過也是十五歲以上,四十歲以下加起來的。

李孝謙控制青海湟水一帶後,曾發兵攻打過漢砦,不過無論是漢砦還是吐谷渾的宅子都是前唐遺留下來的石頭砦子,漢砦叫定羌砦,吐谷渾砦子叫伏羌砦,易守難攻,吐蕃部圍攻漢砦時,吐谷渾的砦子則出動騎兵側擊。

這一帶與湟水谷地相比就差多了,李孝謙攻了幾次後便罷手了,通知二砦每年給青唐城繳納一定的賦稅,二砦也同意了。

目前漢砦的首領姓高,名敬則,年約三十許,吐谷渾砦子則是一個叫伏允的吐谷渾人統領,年齡與高敬則差不多。

漢砦除了高姓外,其餘的多為侯姓,為首的是一個叫侯思集的年輕人。高氏據說是前唐鹽澤道行軍總管高甑生的族人後裔,候氏則是原積石道行軍總管侯君集的族人後裔。

吐谷渾砦子除了伏氏一族,還有慕容一族,為首的是一個叫慕容思復的年輕人,伏氏、慕容氏都是吐谷渾部落王族後代,據說慕容思復還是吐谷渾末代國王慕容復的後代。

十月份,河湟附近便開始下大雪了,山上的雪勢更烈。

天色已晚,伏羌砦附近的大山上已經覆蓋了厚厚的一層積雪,而大雪還在繼續下著,伴隨著大風,視線僅在方圓幾丈以內。

大山的山腰處有一個山洞,山洞裡煙霧繚繞,眼見著有人在那裡。

山洞裡生有一個火堆,火堆上架著一物,從一旁的皮物來看,應該是當地特有的黑狼,兩條大漢正在火堆旁用小刀割著狼肉,喝著青稞酒閒聊著。

兩人中一人身材中等,不過異常健碩,沒有鬍鬚,國字臉,濃眉大眼,鼻樑高挺,一副唐人打扮,身邊還放著一件犛牛皮長袍,以及一把橫刀,一副弓箭,弓箭長達三尺,黑漆漆的,看樣子只怕有兩石之力。

另一人身材高一些,帶著尖頂的羊皮帽子,年歲與那唐人彷彿,不過卻留了短鬚,瘦長臉,面容英俊,左衽的羊皮短袍上汙跡斑斑,身邊也放著一刀、一弓,刀型略彎,弓也是黑身,不過力數要小一些,約莫一石。

兩人吃了已經半個時辰了,黑狼的四條腿都被兩人吃得乾乾淨淨。

只見那唐人打扮的年輕人站起來打了個飽嗝,用衣袖隨意抹了抹嘴巴,朝洞外望了望,“慕容大哥,今兒個估計是回不去了,你看……”

那姓慕容的聽了將手裡吃得乾乾淨淨的狼腿扔在地上,站起來朝洞外一看,只見風雪中的不遠處,有十幾頭黑狼在附近逡巡著。

眼下雖是晚上,不過連著幾天的大雪將偌大的山體覆蓋得潔白一片,黑狼在上面暴露無遺。

“難道我等殺了頭狼?不然怎地沒聽到彼等叫喚?”,高個子說道。

話音未落,遠處其中一頭黑狼站在一個雪堆上仰天長叫起來,不多時,遠處也迴響著狼嚎。

兩人對望一眼,那高個子說道:“這群野貨,竟打起你我二人的主意來!”

一刻後,附近又多了十幾頭黑狼,黑乎乎的聲音在一片雪地裡煞是惹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