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李晟基在大同宣佈李思敏的罪行,要求曹元忠交出李思敏,同時決定集結大軍,準備討伐李孝謙。

與此同時,隴右道的各地駐軍都向蘭州靠近,一時間,鄯州人心惶惶,李孝謙更是像熱鍋上的螞蟻。

某日,在烏逆水的中游,後世天祝縣附近,一支大軍正在山上休息。

這支軍隊正是潘美率領的加強了一千人的七峰都。

山上,潘美看著下面河谷地帶大量的帳篷、牛羊馬匹,一時浮想聯翩。

按照王存章的情報,此處谷地應是吐蕃六穀最強大的折逋氏的老巢,折逋嘉施將將族裡的精銳帶出去了,不過在涼州尚未安定之前,其族人還在此地居住。

按照計劃,潘美帶著七峰都沿著烏逆水北上,悄悄摸到昌松城附近,配合從媼圍過來的主力拿下此城。

谷地還有一座石制的寨子,前唐在此設定了烏城手捉,目前自然由折逋嘉施的一家子住在裡面。

“如果拿下烏城寨,附近的昌松城必定會來救援,屆時圍攻昌松城的守軍不就單薄了?”

潘美暗暗地想著,最後下定了決心,不去昌松城了,拿下烏城寨。

當然了,派人去給圍攻昌松城的大軍聯絡是必然的。

說幹就幹,等天黑了,潘美帶著兩千七峰都悄悄摸到山下,分別安排了五百人堵住烏逆水兩頭,自己帶著一千人摸到了烏城寨下面。

折逋嘉施做夢也沒想到,口頭上已經答應了與他盟好的唐國竟然打起了他的老巢的主意,現在他的一家子全部在烏城寨,寨外還有三千帳牧民,另外還有一千帳農奴。

烏城寨裡只有全部是折逋氏的青壯三百人駐守,晚上連個值夜的人都沒有,七峰都透過虎爪飛索很容易就攻陷了此寨。

攻陷烏城寨後,潘美按照之前李晟基的囑咐,將留在此地的折逋氏的男丁以及三千帳中剩下來的青壯殺了個乾乾淨淨,又解放了那一千帳農奴,每人發了一根一頭削尖的木棒,一邊快馬去廣武縣報信,讓彼等派兵出來迎接,又派了三百人與那一千農奴一起,押著折逋族一萬多老弱婦幼去廣武縣。

將烏城寨附近的人清空後,潘美便帶著剩下的一千七百士兵在寨裡駐紮下來,靜等昌松城的敵人來攻打。

另一路,嶽軍候帶著三千陌刀兵,兩千民夫趕著一千輛大車已經過了涼州城,離番禾城只有一個時辰的路程了。

按照李晟基與折逋嘉施的約定,李晟基派出三千“步軍”去救援番禾城,同時派出兩千民夫,自帶一千車糧食。

三千步軍都扛著長矛,陌刀和摧鋒弩自然藏在大車底下,兩千民夫倒是貨真價實,涼州的折逋嘉施看過便放心了,如果是三千騎兵他還有些擔心,不過三千步軍他還不放在心上,正好幫著杜論悉也守城,今後就算彼等賴著不走,他也不怕。

實際上他還存了一個心思,故意讓嶽軍候等打出唐國的旗幟,以唐軍的赫赫威名,估計回鶻人見了,今後會知難而退,有三千唐軍在此駐紮,自己無非出一些糧草,而彼等孤立無援,只會求著自己,又利用彼等威懾了甘州的回鶻人,這個算盤打得不能不說很精明。

帶軍圍攻番禾城的正是急於報仇的仁欲,折逋嘉施拿下涼州後將他的家眷屠戮一空,甚至連他剛出生的幼兒也沒放過,他在沙州一聽說此時便五內俱焚,也不理什麼歸義軍的事情了,李思敏行班超之舉的事情他也沒參與便帶著一百親衛匆匆南下了。

抵達甘州後,阿咄欲正準備帶著大軍南下,仁欲攔住他請求讓自己帶兵,阿咄欲知道他一門心思要報仇雪恨,便同意了,給了他五千甲騎,三千步軍。

鎮守番禾城的杜論悉也一開始還帶著三千騎出城會戰,在仁欲五千甲騎的拼死打擊下損失了一千多騎,倉皇退到番禾城。

仁欲卻不給他喘息的機會,立即安排步軍攻城,幾日下來,雙方都死傷慘重,杜論悉也這五千騎目前還不到兩千,而仁欲的步軍也幾乎消耗殆盡。

仁欲報仇心切,竟命令甲騎全部下馬,分成五個波次,每波一千人,不分晝夜地攻打番禾城。

在嶽軍候的三千人進抵附近時,番禾城的正規兵只剩下一千人了,杜論悉也又在城中抽調了一千青壯,勉強守住了城池,聽說唐國的援軍已經抵達附近時自然喜出望外。

不過此時嶽軍候卻打出了吐蕃人的旗幟,並在離番禾城十里地的地方駐紮起來,一點也沒有馬上救援番禾城的意思。

面對出城催促的杜論悉也的人,嶽軍候說:“我軍都是步軍,剛一靠近城池,回鶻人的騎兵就殺過來了,沒辦法進城啊,如果你等用騎兵接應一下,我等馬上進城”

那人聽了也覺得有些道理,便回去稟告了杜論悉也。

番禾城危在旦夕,杜論悉也是六神無主,一咬牙便帶著最後的一千騎出城了,仁欲見狀盡起自己的三千多騎兵出擊,在杜論悉也的拼死抵抗下,嶽軍候帶著三千陌刀兵、民夫成功進到番禾城,而此時杜論悉也身邊只剩下兩三百騎,在仁欲的瘋狂攻擊下岌岌可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